走进贵驷
贵驷概况

  贵驷街道,2015年7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由原骆驼街道分设而来,东至蛟川街道边界,南至庄市街道边界,西至望海路,北至澥浦镇边界。截至2023年6月,地域面积16.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950人,外来人口24160人,下辖2个社区(贵驷、东桂),6个行政村(兴丰、妙胜寺、贵驷、里洞桥、民联、沙河)。

  贵驷以桥命名,原为贵驷桥,古称耕渔庄,元泰定间,宦裔刘复卿由慈城骢马桥迁此定居,建贵驷桥,筑贵胜堰,繁衍成族,遂以桥名村。据清乾隆《镇海县志》载:“贵驷桥,刘复卿建,刘蔼、刘世显重建。”由于地处水陆通途,贸易兴盛。早期北距0.7公里之憩桥集市和东南1.6公里之妙胜寺集市逐渐移至贵驷桥。先是十日五市,后则日日集市。贵驷桥原位拱形石桥,宽3.6米,踏步北堍21级、南堍23级,建筑甚为壮观。1966年4月改建钢筋水泥桥。昔刘氏建桥取名贵驷,意在期望子孙驷马高车,显达亨通。后续建有贵元、贵安、贵通、贵显等桥,均承此意。

  贵驷在民国19年(1930)开始称“驷桥镇”,属西管区。民国35年(1946)与复兴乡合并称新驷乡,直至1949年解放。1950年6月称贵驷镇,1956年2月份分属贵驷镇和清河、团桥两乡。1958年10月,分别为贵驷、沙河管理区。1961年10月清河公社并入贵驷公社。1983年改制后称贵驷乡。1985年3月定为建制镇。

  贵驷镇位于镇海区中部。镇政府驻贵驷集镇,距宁波13.1公里,镇海10公里。以镇政府驻地贵驷桥得名。东连俞范镇,南与庄市镇接壤,西靠骆驼镇,北与澥浦镇相邻。地形狭长,南北宽,东西窄。总面积21.5平方公里。辖1个居民区,20各村,有自然村92个。贵驷桥、沙河头为自然集镇。共有街、路、弄38条。全镇8488户,21944人,其中非农业5641人、有布依族3人,余均汉族。耕地22436亩,其中旱地14245亩,水田8191亩。为镇海主要棉区之一。

  贵驷镇居镇海北部水陆交通要道。陆路古有由镇海通往龙山之官塘路经此。曾有镇骆公路连接杭甬国道,设有车站。水路有中大河通宁波、镇海等地。商店住宅分布街河两旁,历来为近乡农产品集散之地。沙河头原为沙河乡政府驻地,旧有南北两市,今仍有集市。贵驷桥古称耕渔庄,居民多以渔盐为业。清末,大批居民转业从商,多旅居上海,更有远至香港、日本等地,不少成为社全名流或工商实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