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20068804015y/2025-29155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5-03-05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索引号: | 1233020068804015y/2025-29155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号: | 发布机构: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
成文日期: | 2025-03-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宁波高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我局立足甬江科创区数创港发展定位,按照“南数创、北材料”的整体布局,坚持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持续做好要素保障和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高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稳增提质,推进经济发展平稳增长 一是科学调度夯实基本面。积极落实新春第一会、“又高又新”企业人才恳谈会精神,深入开展企业调研,解决企业业务拓展、资金需求、困难帮扶等实际诉求,加快政策资金兑现,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推进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充分发挥了工业“压舱石”作用。二是项目攻坚注入新动能。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未来产业创新园、木槿智造产业园、胜遇二期、菁华创梦空间二期、均胜电子创新产业园等项目顺利开工,德塔森特、法里奥、纬诚项目如期竣工,赛耐比、永新光学项目通过达产验收。设备更新深入推进,韵升电驱动、路宝、科丰等3个项目成功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三是企业培育涌现新活力。均胜电子、太平鸟获评浙江省首批雄鹰企业,均普智能等8家企业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三,总数达到25家。持续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永新光学获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迪泰等11个产品获评省内首台套,首台套产品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累计32个)。 (二)强化顶层规划,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 一是打造数字经济新名片。深入实施甬江科创区“数创港”建设任务,围绕“数字创新,研发转化”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数创要素聚集”“数智创新策源”“数创开放合作”的三高地,重点发展数据要素、具身智能、柔性电子和智能软件产业,建成引领宁波数智发展的新枢纽。同步启动未来产业创新园开工建设和产业规划研究,打造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新极核。做大做强宁波软件园,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示范型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数实融合发展,新智造群体不断壮大,普瑞均胜等3个项目列入市级数字化车间,思进智能入选省级智能工厂。二是谋划智能网联综合先导区。以宁波市打造智能网联城市为契机,深入谋划打造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切实加快培育智能网联产业。聚焦智能网联民生服务、城市运行、经济发展场景,率先谋划建设了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数字孪生智慧排水、推进数字园区运营管理等首批十余个标志性场景,助推高新区智能传感、数据算力、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终端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建设一体化应用支撑中台,积极打造数据资源中枢、数字孪生底座和物联感知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体系,夯实综合先导区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城市全域智能网联的共性基础。三是打造未来产业新品牌。加速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打造柔创大脑•柔性电子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汇聚各类数据500万条,支撑产业创新发展。柔性电子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发布首个《浙江省柔性电子产业专利导航报告》,帮助企业及时掌握了解国内外柔性电子领域创新与技术热点,提高企业专利布局意识和保护水平。 (三)超算布局引领,加快集聚数据要素产业 一是布局城市级算力集聚区。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超算中心(二期)加快建设,扩容设备陆续上架,累计投资已超过1亿元。科学有序地推进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现有智算(FP16)算力约2300P,已聚集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联通浙江智算(宁波)中心等多个算力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建设数商服务基地。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宁波基地顺利在宁波数据要素创新创业园揭牌落地,通过整合要素资源、规范交易行为,为辖区数商企业提供数据信息登记、数据产品交易、数据流通管理、数据价值评估等各类服务,打通数据流转路径,挖掘数据资源价值。三是赋能数据要素发展。加快产业数据价值化走深走实,壮大数据要素主体,和利时卡优倍、数益工联、美象信息入选浙江省成长型浙江数商。出台数据要素相关产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鼓励行业性数据交易场所落户高新,激发区内数据要素市场活力。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风口”,谋划数据标注基地试点工作,推动以博登智能等企业为代表数据标注产业场景应用创新发展。 (四)围绕要素保障,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一是扎实推进产业空间重构。谋划2070工业集聚区建设,高质量完成新材料战略产业园、宁波软件园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和优势产业社区改造提升方案编制。严格落实“两区两线”空间管控体系,在新项目招引落地和旧企业扩产更新等阶段,推动和引导项目和要素向“2070”集聚发展。全区新开工用地项目6个,新出让工业用地397亩,均位于工业集聚区内。持续深化亩均改革。2024年度实现规上工业亩均税收89.9万元/亩(全市第3),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932.39万元/亩(全市第1)。二是搭建企服平台精准服务。通过整合工业产业数治地图、经营主体综合集成管理系统等平台,全新打造高新区企业增值服务平台。汇聚了经济监测云镜、产业促进引擎、企业服务枢纽等数字化应用,为高新区经济管理、产业培育、创新创业等工作增效赋能。三是完善政策优化资金支持。整合提升产业政策,制定“大智造”政策和软件政策,从引导主导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培育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科技生态等多方面全方位提供政策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