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4662085904Y/2025-29090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新明街道办事处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5-02-18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索引号: | 11330204662085904Y/2025-29090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号: | 发布机构: | 新明街道办事处 | |
成文日期: | 2025-02-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新明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以来,新明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扣高新区“一区四地”目标定位,扎实推进“五高工程”,创新实干、主动应变,深挖潜力促转型、用心用情惠民生、攻坚克难防风险、转变作风提效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创新驱动、助企纾困,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经济指标恢复向好。全年经济呈现逐季向好态势,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同比增长1.6%;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9.6%;软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规上工业企业承压前行,总产值同比下降1.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较前三季度回升2.2个百分点。受 创新驱动不断强化。深化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的“含金量”“含新量”不断增长,光量信息工业AR入选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实现街道省首版次软件零的突破;新翼瑞成入选省数字化车间培育项目;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市级5家,省科小95家、国高企新申报27家,国家育才项目1个。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企业服务从普惠便捷向增值提效升级,发布“1+1+7”企业总体服务方案和4+X楼宇服务机制,编制《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服务手册》,新落户市场主体1018家,招商备案118家。举办银企对接会、人才座谈会等,对接企业融资需求超3000万元,解决企业人才住房、就学实际问题20余个。推进政策精准直达快享,兑付率100%。 (二)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治理效能日益凸显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选优配强街道“大工委”委员4名、社区“大党委”委员15名,优化调整党组织33个,新发展党员11名,完成103个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五星级党组织占比提高至19.4%,红色业委会比例超60%。滨江、明珠获评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和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社区。抓实“两企三新”,开展“双覆盖”集中攻坚,通过单独组建、区域联建、龙头带建等方式,三类企业单建率达100%、有党员的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0%。 党建品牌效应凸显。深化培育社区“一社一品”党建品牌,释放镇海炼化、中国银行等联建单位资源优势,形成互融互通、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新增爱心洗衣助老公益等联建服务项目10个。重点培育“暖商公益”等4个“两企三新”党建品牌,迭代升级“甬爱E家”服务驿站,在街道全域店铺、超市等拓展20余个爱心驿站,推出“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应季服务,惠及千人次。创响“共享系列+”品牌,打造共享空间30处,若比邻里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入选全省首批典型案例,星空夜校获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银奖。 多元共治成效显著。优化物业管理制度及考评办法,覆盖辖内所有的物业服务企业、项目经理和业委会。实施物业矛盾纠纷分级分层多元化调处机制,探索实施4+工作法,有效解决墙面漏水等涉及居业物领域问题460余个。完善“一站双中心”管理体系和规范项目运作,指导实施公益创投项目40余个,因地制宜培育社会组织156个,试点创办社区企业,新建3个小区自治站。 (三)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社会保障有温度。本地籍法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99%以上,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率达100%,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拨付各类就业补贴超过100万元。做优“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实施明珠社区食堂数字化改造和养老服务中心升级,精准适老化改造53户,累计爱心送餐52616人次,服务和随访育龄妇女7163人,累计托位数190个,滨江社区妇女儿童驿站获评宁波市提升型妇女儿童驿站。落地9个AED点位,45人获得初级救护员资质,“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应急救护员培训百余人次,慈善一日捐募集善款15.8万元,获市无偿献血爱心街道。 文体服务有热度。举办第二届“红印新明”文化节系列活动,精心打造星空夜校、明珠夜校,开设全覆盖全龄段特色课程228节,培训学员8000余人次,开展老物件巡展等各类文化服务650余场次,惠及万余人次。推动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场馆多功能升级改造,完成首个小区匹克球场地建设。《银领巧手钩织幸福里》入选市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点亮居民“夜生活”获宁波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银奖。 民生项目有力度。通过“有限度改造”+“全方位补短”的方式,全域推进未来社区谋划和建设,明珠社区入选全国完整社区试点综合成果展优秀案例、全省第一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改革典型案例名单。持续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宾果公寓改造焕新、涨浦景苑成效显著。实施蓝海小区等9个生活小区的污水管网整治工程和老杨木碶河应急抢修工程,对24个住宅小区的排水沟等进行常态化清淤疏通。高新区首台老旧电梯更新项目在滨江花苑完工投用,世行二期全品类智能柜地坪建设落机28台,5个小区创建省垃圾分类高标小区,李阿姨爱心队获市垃圾分类大赛银奖。 (四)底线思维、主动作为,安全底座更加稳固 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提升。建立健全非警务受理转办机制,全年受理400余件,办结率100%;推动基层智治,精绘人口画像,理清底数底情,平台数据准确率90%以上,各类事件按期办结率100%。建立信访一网转办机制,信访矛盾总量下降3%,其中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7.14%,群众满意率93.3%,重复信访件明显减少。汇编《黎明调解工作室案例集》,黎明调解驿站成功入选全市法院16大品牌调解工作室之一。圆满护航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等重点节点、重要会议,落实“六失”人员动态管控。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推送反诈短信14万条次,电诈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分别下降27.1%、44.3%。 安全整治攻坚行动有效。完成市基层应消体系达标创优,配齐配强监管执法人员和执法辅助人员,补充信息化执法装备。抓好电动自行车整治,完成150个充电驿站建设,占全区50%;全市率先创新推行沿街店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AI报警系统工作,被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拆窗破网”行动共计拆除防盗窗1328扇,是高新区首个通过市级验收的街道。完成6个小微园区(厂中厂)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任务,成为全市首个通过验收的街道。做好“贝碧嘉”“康妮”等防汛防台工作。 (五)刀刃向内、正风肃纪,自身建设驰而不息 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与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重要回信精神紧密结合,下发工作提示7个、专业指导50余次,通过青年干部微宣讲比赛、红映宣讲团等,带动基层专题学习600余次、专题纪律党课106堂、警示教育51场次、廉政谈话和纪法教育130余人次。 全面完成反馈问题整改。12月初街道办事处驻地搬迁,完成省委巡视问题销号,主动配合完成市委涉水生态问题机动巡察和区党工委对社区党组织巡察。持续减轻基层负担,完成街道履职事项梳理工作,形成“三张清单”;监督清理社区“滥挂牌”196块,在智管家平台上试点8张清单自动填报,以数字化减负增效。 能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践行“四下基层”,全年“听诉求、解难题、办实事”460余个。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岗位调整12人次,储备社区后备力量36名,通过岗位技能大练兵、明星计划社工营、头脑风暴大学习等以讲促学、对标找差、破解难题,锻造治理好手和发展能手。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以贯之抓好节日期间专项监督检查,开展安全生产、国有不动产使用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廉课堂以及清廉越剧演出、清廉家书诵读等活动的宣教功能,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严格个人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请销假等日常管理。 同时,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机关事务、民族宗教、人民武装、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扎实有效,人大、政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不断加强。 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瓶颈和挑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效率还不够高;党建品牌亮点不够突出,党建引领示范性还不够强;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期待还有差距;安全生产等领域仍有风险。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举措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新明街道将全面对标高新区“一区四地”目标要求,坚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把创新作为强大引擎,深化实施“五高”工程,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力打造经济发展与基层治理互融共进“新明样板”。 (一)坚持向“优”而进,打造助企服务新生态 一是深耕主赛道,推动经济量质齐升。坚持提二优三战略,深耕数字经济和现代商贸两个主赛道,推进浙商中拓、中哲集团、浙北生鲜等大型商贸和服务型项目落地,推动光量信息、诺引信息等软件企业规模化发展,推进街道经济量质齐升。二是深化企业梯队培育,激发经济增长新势能。分行业建立骨干企业和苗子企业库,实施“一对一”精准跟踪服务。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8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三是搭建数字楼宇服务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数字楼宇服务直通平台,梳理涉企优惠政策清单和高频事项清单,制定个性化企业“服务包”。落实“服务管家”常态化联系机制,确保政策精准直达、服务便利获取、诉求高效办理,提升企业满意度。四是盘活存量空间,打造高质量都市经济。充分利用21幢楼宇和韵升工业园等存量资源,高标准建设特色楼宇商圈。因地制宜推进“工业上楼”,实现空间资源多维拓展和集约利用,打造标杆型都市经济集聚区。 (二)坚持向“强”而行,构建党建引领新格局 一是实施“夯基提效”工程。完善“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五级基层组织链条,提高“一社一特色”品牌辨识度,推出“文创+共富”等社区党建新名片,深化拓展“531”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融模式”。二是推动“居业物”协同共治。试点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联动机制。梳理治理需求清单、挖掘共治资源清单、优化服务项目清单,设立固定服务点、服务日,组团式零距离服务,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三是打造高质量党群阵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打造一批“颜值”与“内涵”高质量活动阵地。深化“共享系列+”计划,实施新就业群体“合伙人计划”,构建街道“爱心驿站矩阵”。创新推出红色代办、便民利企、职工惠享等特色增值服务,探索片区化特色工会。四是提升“双覆盖”质效。深入实施“双创双促双强”工程,培树标杆引领企业,加快完善“生物医药示范党建”“车轮上的党建”等特色提炼3个,将“红色企业文化”触角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方面。 (三)坚持向“质”而耕,提升民生福祉新活力 一是加快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坚持需求导向,按“全域统筹、六区联动”策略,科学有序推进标杆型、引领型、普惠型三个类别单点未来社区建设,通过“标配+选配”进行短板补齐与长板做优,因地制宜打造多个亮点场景落地居民核心需求。盘活存量社区用房,统筹布局社区食堂、城市书房、青年夜校等服务设施,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二是提升民生服务温度。完成省市“七优享”民生实事项目,依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集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生活照料一体化“康养联合体”,完成公共场所星级母婴室和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创建任务。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失业和就业困难群众的再就业帮扶。持续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精准救助、特困供养,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三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日常管理和点位改造提升规范化,积极推进加装电梯、大件垃圾房改造等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加快推进“甬有碧水”行动,统筹落实好河长制各项任务。四是提升多元共治效能。积极盘活社区资源,鼓励探索成立社区社会企业和社区公益基金,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积极拓宽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渠道,丰富众筹微治经验,规范社会组织运行及评定,开展微公益创投项目大赛。迭代升级社区治理智能平台功能,提升实有人口信息工作质效,丰富各类应用场景。 (四)坚持向“稳”而攻,筑牢平安稳定大防线 一是发挥指挥大脑作用。加强“141”基层治理体系规范化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对苗头性、倾向性事项做到及早预警、主动处置;进一步完善非警务类事项处置机制。二是主动纾解矛盾纠纷。实体化运作创安社会治理中心,优化“三调”(人民调解、非警务调解、审前调解)对接工作机制,擦亮孙黎明调解驿站等调解品牌,推动矛盾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强化初信初访处理,加大重复访、督办件等重大疑难问题稳控,提高信访办理质效。三是提升安全本质水平。建立街道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整合安全生产、防汛防台、事故调查等多个预案,提升多部门联合应对能力。完善各专业安消委机制,梳理规范应急工作流程,聚焦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燃气安全、消防安全、高层建筑等重点领域,巩固深化“园中园”“厂中厂”“三合一”“九小场所”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四是强化公众安全意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大平安宣教,开展应急、防电诈等实战演练,多措并举确保电诈防范质效明显提升、案件数量明显下降,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五)坚持向“实”而为,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深化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制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部署要求,确保在街道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干部担当作为和从严管理监督统一起来,树牢以实干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大力倡导“六干”,把纪律教育融入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浓厚在遵规守纪中干事创业的氛围。深化落实机关干部“三下沉”工作机制和社工“四百”网格化服务,以社区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三是深化作风建设。坚决纠治“四风”,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铁规矩、硬杠杠,把整治突出问题与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把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融入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中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四是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五张责任清单”,督促各责任主体知责、担责、履责。坚持刚性制度约束用权行为,完善涉企资金补助、政府采购、选人用人等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紧盯漠视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人、具体事,从严从实、强力整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