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8750368736H/2025-29062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财政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5-02-12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索引号: | 11330208750368736H/2025-29062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号: | 发布机构: | 财政局 | |
成文日期: | 2025-02-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高新区财政局2025年工作思路 |
2025年,财政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高新区“四个地”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凝心聚力,争先奋进,勇挑大梁,为高新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贡献财政力量。 一、主要目标 2025年,宁波高新区财政局围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青年人才集聚地,适度加力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促进经济稳进提质,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一是维持税收收入稳定,保证税收和非税收入齐头并进,支出布局合理,严控一般性支出,保障关键领域资金需求,实现年度财政收支均衡;二是助力科技创新,强化金融支持,激发市场活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筑牢根基;三是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守牢风险防控底线,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二、重要举措 (一)多措并举强收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1.主动作为,夯实财政收入增收基础。协同税务部门培育涵养优质税源,坚持依法征收、挖潜增收、应收尽收;加强部门联动,稳固税源存量,防范税收流失,引进新增财源,力争税源增量;积极争取增值税免抵调库指标,统筹收入缴库调度工作;增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推动税费协同共治工作机制运行,加大联合监管,优化协同服务,形成有效合力。 2.积极谋划,提高基金债券收入量。保持年度土地出让计划相对稳定,及时追踪土地出让进度,督促压实土地收入预期,保证一定规模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会同经发部门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资金,充分发挥债券带动作用,为我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3.拓宽渠道,挖掘其他收入增长潜力。积极推进剩余安置房等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有效激活存量国有资产,切实促进财政增收;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各类收入统筹力度,强化结转结余资金、上级财政补助资金、非财政拨款资金与当年预算统筹力度,有效盘活存量资金,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二)有保有压优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1.兜牢“三保”底线,保障重点领域。坚持零基预算,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保”和重点支出,建立稳定运行风险研判机制,确保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的资金及时足额安排,维护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好资金保障,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 2.坚持“过紧日子”,坚决杜绝浪费。牢固树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大力压缩“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从严审核新增项目,从紧控制项目支出,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节约高效地举办会议、开展培训和调研。 3.深化绩效改革,推进支出标准化。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储备入库程序,探索建立预算项目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实现预算执行和绩效运行“双监控”,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从项目设置标准化、开支范围标准化、金额测算标准化等多个维度积极探索预算支出标准化体系建立,实行动态调整机制,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三)拨投结合助发展,促进经济能级跃升 1.以涉企政策为驱动促产业“提质”。一方面围绕“大科创”“大智造”“大服务”三大领域的科技人才政策、大智造政策、现代服务业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做好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涉企政策,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推动产业培育发展,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以直达快享为支点促服务“提优”。通过信息汇聚共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服务平台搭建,精准链接企业与政策,实现政策主动推送,企业“免申即享”,高效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切实做好企业增值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3.以科创基金为杠杆促资本“提效”。围绕投资战略类、投促类、效益类三类产业项目,推动重大子基金组建,积极协调相关资金,加快科创基金投资方案的通过和实施,充分发挥耐心资本作用,提前布局新兴产业,有效促进优质项目引进,推动产业生态协同升级,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推进高新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四)持续深化促改革,发挥国资国企效能 1.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落实落细国企改革方案,积极推进企业架构调整,加快非实体企业出清,监督落实人员整合、资产重组,分别聚焦股权投资、开发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主责主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2.切实加强国资国企监管。不断优化国资国企监管体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保障与监管措施,扎实推进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一是制定出台国有企业房屋出租、大宗采购、债券发行等管理办法,切实规范企业管理,通过制度保障,防范监管风险;二是完善国企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优化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等,做好相关考评工作,以实现精准激励和有效管理。 3.有效落实国资主体责任。一是加强高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处置办法的贯宣,提高各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和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二是积极推动开展盘点清查工作,以存量调控增量,优化资源配置, 防止闲置浪费,提升资产使用效益;三是落实好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编制,贯彻好国有资产管理向人大报告制度,促进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建章立制严执行,护航财政资金安全 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审批流程 对现行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深入剖析存在的不明确、不合理之处,积极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优化预算调剂流程,改进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全面规范资金支出审批流程。 2.强化执行落实,加大检查力度 严格执行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公款存放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全面落实“无预算不采购”,加强政府采购计划和实施的审批,加大抽检力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结合各级财政监管部门要求,加强企业政策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主动开展自查抽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3.聚焦风险要点,牢筑防控壁垒 加强国库现金管理操作额度精准测算,实现库款规模合理控制,保障库款运行平稳有序,切实防范财政支付风险;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机制,统筹好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关系,进一步落实化债方案,2025年隐性债务实现清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