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页
>梅墟街道>政务资讯>动态信息
梅墟社区:架空层里的“开放麦”,说出社区治理新局面
发布日期:2025-01-06 14:22阅读次数:信息来源:梅墟街道

一边是征迁中的老旧小区,一边则是建成不久的新小区,行走在高新区梅墟街道的梅墟社区,能明显感受到这里“新旧交替”的转型特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更新,梅墟社区的新小区的入住率不断提高,让“陌邻”变“睦邻”也成了社区工作的重要方向。面对基层治理的新形势,梅墟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睦邻说事点”为阵地,探索建立“网格恳谈”制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出”社区治理的新局面,拉近社区治理的“邻距离”。

“网格恳谈” 共商治理难题

一年前,梅墟社区的春月江澜湾小区第一次召开“网格恳谈会”,居民、网格员、物业经理、物业管家围坐在小区居民楼架空层的“睦邻说事点”。

“店铺消防安全意识不够,如何提高?”“个别居民不文明养宠,乱叫噪声扰民,遛狗不牵狗绳要如何治理?”“我觉得可以完善制度,以居民公约的形式讨论完善后签字执行。”梅墟社区党委副书记和网格员们认真倾听并记录,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自去年11月以来,梅墟社区利用新建小区架空层打造的党建阵地“睦邻说事点”,不定期召开“网格恳谈会”,以“社区开放麦”的方式,共话社区治理。

这样的居民说事形式,让担任社区“老娘舅”角色的邵师傅倍感欣慰。家住梅墟社区的邵师傅原是街道平安法治办的工作人员,熟悉矛盾纠纷类型,常常参与调解工作。退休后,他也时常帮助居民化解纠纷。他说:“其实社区很多矛盾的起因都是一件小事,只是大家没有沟通排解的渠道,若是一开始就能说开谈开,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那大家就都不至于伤了和气。”

“网格恳谈会”,让邵师傅的想法变为现实。截至目前,梅墟社区共开展了28场网格恳谈会,协调解决垃圾桶脏臭、窨井盖破损、噪声扰民等问题诉求60余个。

以“文”化治 打造社区特色

网格恳谈会如同一颗种子,经过一年的培育滋养,营造出互生互长、共融共赴的社区生态,建立起人与人新的连接纽带。

在春月江澜湾小区的“睦邻说事点”可以看到,这里不仅是社区居民进行“网格恳谈”的好去处,更是社区以“文”化治,营造居民之间温情、关怀和互助氛围的公共空间。

社区以“情绪梅好”为主体,突出梅墟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符号,让文化与治理组成“CP”,既装点了社区睦邻空间,又实现了寓文于治、以文促治的迭代循环。

“睦邻说事点是梅墟社区解决社区矛盾的一个阵地,核心是通过这个阵地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回应群众诉求,拉进群众距离,升华社区文化。”梅墟社区党委副书记说。

据介绍,当前,梅墟社区还将利用小区架空层打造“有礼议事亭”,把“网格恳谈会”作为社区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逐步扩大恳谈会覆盖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不仅如此,梅墟社区还推出了首批“社区文明观察员”招募计划,通过自愿报名和网格发动的方式,筛选一批有责任心、有公共意识的“社区文明观察员”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目前,队伍共有9名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对发生在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同时以身体力行宣传文明创建工作,吸引更多居民加入。

人心汇聚 共创美好生活

党建促治理,同时也能聚人心。记者注意到,在梅墟社区,有不少热心公益的社区居民党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区工作建言献策。

上个月,梅墟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的“弘扬科学家精神 共筑强国复兴伟力”主题科普活动上,梅墟社区居民、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主动参与,为街道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除此之外,梅墟社区还发挥党组织感召力,打破传统地理空间上“小邻里”的局限,提出“大邻里”的理念,把邻里范围扩大到辖区商家、共建单位等群体,拓展了邻里的维度和内涵,也汇聚了更多的治理力量。

今年夏天,社区党委就携手2家爱心单位,开展为户外工作者送清凉志愿服务活动,20余位外卖小哥、快递员,50余位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吃上了解暑西瓜。目前,两处位于梅墟社区的“歇歇角”暖心驿站,已经成为社区甬爱E家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拓宽延伸服务工作的新载体。

“‘陌邻’变‘睦邻’,梅墟社区将持续以文化引领社区治理,打造党建品牌新亮点,凝聚人心,努力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梅墟社区党委副书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