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8591592668X/2025-29001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社会事务管理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5-01-24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索引号: | 11330208591592668X/2025-29001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发布机构: | 社会事务管理局 | |
成文日期: | 2025-01-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宁波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
2024年,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开局即冲刺”的决策部署,通过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推动高新区社会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凝聚统战力量,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助力经济发展 1.摸“清”底数。切实改善侨(留)资企业营商环境,加强非公经济人士“三支队伍”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理“清”规则。保持同市委统战部的常态化联系,根据实际制定区级统战年度重点工作及考核清单,强化各部门(单位)、街道齐抓共促的大统战工作格局,确保统战考核不失分。 3.厘“清”需求。提高党派经费支持力度,经费补助标准由220元/人/年提升至500元/人/年,支持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出台经费使用规则,规范经费使用,进一步激活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观能动性。 (二)聚焦群众所需,全力推动民生实事和“七优享”项目 1.幼有善育:新增幼儿园托育部3家,民办托育机构1家,新增托位134个。截至目前,高新区总托位数684个(其中普惠托位608个),千人托位数5.24,普惠率88.89%,位居全市前列。 2.老有康养:每万老年人口已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33.78人。完成助餐配送餐服务103066人次,完成率128.83%。 3.弱有众扶:新增残疾人就业12人,完成率120%。 4.病有良医:城乡居民同质同标免费健康体检已完成15948人次,完成率102.89%。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辖区公共场所52台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配置安装验收等2024年各项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均提前(超额)完成。 (三)坚持数字赋能,在民生领域创新上提质效求突破 1.提升医疗领域信息化水平。梅墟、新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完成HIS和PACS系统信创适配改造,确保了医疗数据安全和信息流自主可控。新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于11月8日承办在高新区的全国信创大会现场展示改造成果。我区成为省内PACS系统信创改造的先行者。同时,区域影像云平台和基层AI辅助诊断系统先后建成,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2.多举措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构建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管理平台和服务APP精准服务居家老人,目前已完成调研和初步方案设计。积极推进省、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截至10月27日,发放申购码128户,签订改造合同85户,合同总额61.34万元,居全市第一。 3.统筹发展高新区社会组织。2024年,全区共登记备案14家社会组织,聚焦甬江科创区发展目标,重点培育宁波甬江科创区网球协会等组织,满足科创区高端人才和青年需求,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科技新城。 (四)聚力发展动能,深入推进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梅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于6月24日开工,地下工程桩已完工。该项目占地约20.3亩,总投资达2.1亿元,旨在打造一个集医疗、预防、教学、康复和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社区医院。聚贤社区卫生服务站于5月建成运行,面积460㎡,是目前高新区内面积最大、功能最多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2.扎实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根据宁波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任务清单,结合实际在梅墟街道新建一家急救点。该急救点已于10月21日建成使用。 3.积极构建高新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0月25日顺利举办签约授牌仪式。该集团由李惠利医院为牵头单位,新明、梅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以医疗、信息、药品耗材设备“一体化”管理为基础,以“资源下沉共享”为核心,推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五)注重强基固本,以党建引领聚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1.深化党建品牌。以局党委“汇民意 惠民生”党建品牌为牵引,形成卫生系统党建品牌矩阵,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建品牌创建全覆盖。 2.建设清廉医院。将党纪学习教育与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清廉医院建设有机结合,推动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廉洁行医承诺行动、医疗质量提升行动、降本增效党员先行等行动。2024年,新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扭亏为盈,1-9月业务收入较去年增长8.5%,业务支出较去年下降7.6%。梅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月业务支出同去年持平,业务费用较去年下降12.3%。 3.健全制度建设。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购置和信息化建设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和《宁波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督促中心严格做好采购和管理工作。 (六)强化责任担当,紧盯重点领域维护大局安全稳定 1.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严格遵循国家政策,为退役军人提供抚恤金和优待福利。高新区军创企业在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斩获二等奖。 2.积极开展民族领域工作。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阵地建设,配合完成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相关工作,确保了论坛的总体平安稳定。 3.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指导法王禅寺、静宗禅寺创建省市级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中国化活动场所。截至目前,“浙江掌上宗教”APP高新区三个宗教中国化场所建设、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巡查率均为100%。 二、2025年工作思路 社管局将锚定各项指标全市前列的目标,以“1+2+3+X”为措施,为高新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青年人才集聚地,奋力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贡献社管力量。 2025年主要目标: 1.充分用好李惠利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创新服务品牌,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到2025年底新明中心基本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 2.进一步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全区托位数和托位使用率保持在4.5‰和60%以上,按需增加2岁以下普惠托位数; 3.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为抓手,做大做强明珠社区食堂,增建1个聚贤社区老年食堂,让老人享受家门口的服务,达到老人年助餐9万人次; 4.依托老年人社保卡开卡情况,对接相应银行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以积分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价的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元服务。爱心卡任务1950人次。 2025年重点工作: (一)推进卫健事业,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做好一个迁建,打造医疗新地标。全力推进梅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一期工程,按照区级医院标准,做好新大楼功能分区、医疗流程优化、设施设备升级换代等工作,力争2025年主体结构完工。提前同步谋划二期工程项目,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单位优质学科,因地制宜打造周边居民需求量大、获得感强的住院病区,争取2026年开工。 2.改善两个痛点,打造服务新模式。破解“医疗卫生体系不全、医疗保健服务提升”两方面问题,创新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通过李惠利管理团队入驻、专家下沉服务、特色专科扶持打造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现患者可在成员单位预约牵头单位号源、大型设备检查和预约住院等惠民功能,让老百姓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优化提升人才医疗保健服务机制,依托李惠利医院协调优质医疗保健资源,为区内高层次人才按需提供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协调外院专家会诊、手术和转院服务,定制个性化的体检套餐,打造最优人才服务生态。 3.提升三项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规范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规范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孤独症、营养性疾病等各类发育监测、筛查,提升出生缺陷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优化托育设施合理布局,深入推进医育结合、医防融合。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争取十类重点人群在签率保持在80%左右,续签率稳定在70%左右,全人群规范签约率提高至45%以上,优化完善个性化签约服务包,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 (二)聚焦民生所需,加快构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1.建设一个平台,打造居家幸福“养老圈”。着力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助力未来社区建设,实现3个街道未来社区60周岁以上独居、失能老人(114人)的服务全覆盖。全面整合多领域资源,开展“六助”行动,依托二、三代社保卡发放“爱心分”,从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提升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的便利性。 2.完成两项改造,提升养老环境“新面貌”。加强国有经济在普惠养老领域的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布局,集团拟投入9902万元用于开发北侧地块,1668万元用于区颐养院床位改造,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持续推进包括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和辅助器具适配等五大方面为重点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 3.组建三支银龄队伍,推动实现“老有所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精神,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组织资源,积极创建“银龄志愿者”队伍,实现三个街道银龄志愿者队伍建设全覆盖,大力开展银龄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作用,展现新时代老年人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4.建成四个康养站所,织密社区养老“服务网”。政府牵头促进两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携手,将康养护理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以完善的医、康、养、护资源体系作为资源支持,探索“医养结合”举措。在广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专业康复服务,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实现个性化关怀,形成支持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网络。 (三)凝聚统战力量,共绘高质量发展最大同心圆 1.贯彻一条主线,持续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持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回信精神以及《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在统战领域的学习宣贯。通过1个体系(区统战领导小组组织体系)、2张清单(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和考核指标清单),压紧压实各部门(单位)、街道工作责任,推动主线要求贯穿各方面全过程。 2.提升两支队伍,切实有效提升履职素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部分统战干部概念不清、业务不熟的问题,通过“专家授课、现场学习”等方式组织各部门、街道统战干部开展我区首次“统战理论+工作实务”轮训。针对民主党派成员属地成分不够纯、梯队建设不够好的问题,加大民主党派党员(会员)发展指导力度,确保我区本地企业家、高知人才、体制内干部新(会员)党员发展占比不低于50%。严把选人用人关,高标准做好民主党派统一换届工作。 3.凝聚三类代表,持续深化服务中心大局。凝聚民营企业家力量,牵头开展“亲情直通车 政企恳谈会”等助企惠企活动,持续推进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深化“甬商青蓝接力工程”,加强新生代企业家联系培养力度。充分摸排“宁波帮”等港澳台侨、乡贤等代表人士,建立代表人士信息库。开展“侨助共富”、“乡贤助兴”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智力和资源优势,提升参政议政水平,确保各党派针对甬江科创区和高新区发展的调研课题或提案不少于2篇。 4.创建x个组织(阵地),打造高新团结发展样板。探索建立区级的新的阶层人士联谊会。引导各街道深入发掘统战特色资源,强化统战组织、阵地建设,实现街道级统战组织、阵地由0到1的突破。在高新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石榴红·剪纸”工作室,构建具有高新区特有标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带。指导法王禅寺创建宗教中国化场所建设,静宗禅寺创建省级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确保高新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四)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夯实基础优服务增效能 1.建设清廉机关、清廉医院。将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常态化,强化党员干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将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专项行动常态化,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购置和信息化建设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和《宁波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试行)》,深化采购小组管理制度,严厉整治“庸懒散”行为。 2.深化“降本增效”行动。组织发动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员,进一步深化2024年“降本增效党员先行”专项活动成效。2025年梅墟、新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业务费用同比下降10%。 3.优化卫生专业队伍建设。结合梅墟中心迁建,多措并举引进年轻高学历、高职称卫生人才,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引入当量考核,破除职称评聘终身制等措施激发卫生人才队伍活力,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工作格局。 4.筑牢特殊人群维稳网。落实“信访事项提前介入、信访问题靶向治疗、信访回复三级会审”制度,力争责任单位和信访机构满意度100%,网络舆情受理处置情况通报绿灯率100%。通过专项服务和关怀保障退役军人、残疾人、失独家庭等重点群体各项权益,实现零上访目标,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