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在梅墟街道,就踊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即使银发年华,依旧身体力行地书写着“夕阳红”,为社区治理注入“银色力量”。
“你这手艺真不错,一点也不输外面的理发店!”“过年前,我还要找你来理发!”.......看到头发变得整齐利落,老人们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纷纷夸赞理发师细致的手艺和周到的服务。
老人口中的理发师名叫董莲香,快70岁的她已经有30年志愿服务的经验。2020年,董阿姨又专门学习理发手艺,常常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理发。2024年,在社区的支持下,她在长者之家又开起了“沁邻理发铺”,为居民提供特惠理发服务。而像她这样的银龄志愿者在梅墟街道还有很多。
“我们现在有户籍人口22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4300人,约占人数的20%。”梅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进一步实现老有所为,梅墟街道坚持党建领航,整合社区载体平台,组建“一篮子帮办”“文明观察团”等“银龄”志愿服务队5个,为群众提供文艺演出、理论宣讲、邻里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8项、50余场次,服务群众5000人次,实现了志愿服务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提质增效。
互助养老,以老扶老。梅墟街道积极探索“以老助老、银发互助”的养老服务模式,让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独居老人结对,提供互助养老服务,助力解决“空巢老人”“空心老人”等社会问题。
在梅墟,随处可见“一老帮一老”“60岁帮80岁”的温馨景象。春节前,各社区“银龄”志愿者就前往辖区高龄老人家中,唠家常、送祝福,为他们纾解孤独、带去关怀。“像我们这样的退休老人社区还有很多,虽然年纪有些大,但头脑清楚,行动自如,退休之后还能发挥作用,我们很高兴。”志愿者王阿姨说。
基层治理,共创共建。今年72岁的老党员篮志宏,家住梅苑社区梅江南苑,退休以后回到社区,仍常常热心小区事务,成了左邻右舍眼中最亲切靠谱的“篮师傅”。
在篮志宏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退休老人开始参与到小区管理中,“一篮子帮办”志愿服务团队也渐渐发展成如今的19人。他们以解忧、解烦、解闷、解难为目标,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2024年梅江南苑的楼道改造中,他们就出马成为“监理人”,充当居民与施工方之间的桥梁纽带,调解因噪音、扬尘等引起的各类矛盾近10个,让居民们安心放心。
以“艺”聚力,共美共享。在“国庆”“重阳”等重要节日,也随处可见“银龄”文艺骨干们的身影。街道充分挖掘辖区文化资源,以“地缘”“趣缘”为纽带,通过开展歌舞、越剧、快板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吸引老年群体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
张开明是梅墟社区合唱队的队长,每周四都会带领合唱队成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排练,去年的国庆文艺晚会上,他带领成员登上梅墟剧院的舞台,以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赢得掌声连连。“唱歌是我的爱好,既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又能为居民带来快乐,我感到非常满足。”张开明表示。
桑榆未老,银龄生辉。梅墟街道将持续关注“银龄”需求,释放“银龄”力量,构筑老年服务新格局,实现“双向赋能”,让爱与互助在老年人间传递,让“夕阳红”照遍整个梅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