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医院里病人的缴费步骤是拿着处方单,去划价窗口清算费用,最后去收费窗口缴费。
如今,同样的医院里,病人的缴费步骤简化成一步:自助服务机“刷卡”。
“这正是一个个‘金唐软件’所做的努力。”宁波金唐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唐软件)总经理应桢说。
但金唐软件做的,远远不止将人工流程转变为电子流程、线上流程。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应桢称其为“医疗信息化”。
20世纪90年代末, 我国启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保普及,带来大量的药品结算,亟需计算系统。”应桢说。
意识到医疗信息化发展潜力大、市场广阔,2000年,金唐软件正式成立。
和其他同类企业不同,金唐软件成立初期便确立了“立足宁波”的定位。“同类企业很多,如果盲目去大城市扩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我们选择先在宁波做深做透,从而辐射浙江、面向全国。”应桢说。
在宁波,金唐软件开创了许多“全国首个”。
国内首创集公卫与临床一体的全科医生集成工作平台;国内首创实名制、付费制、实时挂号的宁波市居民医疗公共服务平台;国内首创基于大数据管控与服务平台的疾病监测与预警体系……
应桢介绍,医疗软件行业的首创,很多时候并不是技术上的突破,而是业务上的创新。
“用适宜的、成熟的技术进行业务模式上的创新。谁对业务更熟悉,谁就能创新。”应桢说。
很早以前,金唐软件便摸清了医疗软件创新的关键在哪里。为此,他们招聘了一批有过数年医疗行业经历的员工,成为产品“设计官”“运营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用应桢的话来说,只有在医疗行业干过,才能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堵点痛点,光在办公室里写代码不可能设计出好用、实用的软件。
如何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诊疗质量?如何打通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数据孤岛,缓解跨机构就医带来的不便?如何打破壁垒,促使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一线调研中,应桢和团队成员发现了许多“特殊性”,不同医院甚至不同科室之间,所需要的辅助软件和系统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软件和系统数量一定要多,才能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应桢说。
在应桢看来,医疗信息化还有另一种更“温情”的理解方式,把各大医院的优秀管理模式、经验进行固化,通过信息化手段“搬”到基层医院。“当越来越多基层医生学习到先进经验时,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也就提高了。”应桢说。
未来,基层医院和上级医院的“距离”一定会更近。对于病人来说,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将成为现实。
如今,浙江的89个区县市,有40个区县市的62家二、三级医院,以及宁波80%以上的医院都用上了金唐软件设计的省级一体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除了浙江省,新疆和海南也大面积用上了金唐软件的产品。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起,金唐软件构建全国覆盖地域最广的省域级“两朵云”。一朵兵团基层医疗卫生云平台,包含全疆168家基层医疗机构;一朵兵团师级医院医疗云平台,包含15家二、三级师级医院。
在海南,2021年起,金唐软件构建全国规模最大的二级医疗机构云平台,覆盖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以及14个省直辖县的33家二级市县级医院……
2023年,金唐软件的营收达到了3.2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超1.6亿元。“到今年年底,我们的目标是3.7亿元。”应桢说。
这两年,金唐软件开始把重心由信息化转向数字化。
两者有何差别?应桢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称体重。人站上电子秤,电子秤屏幕上出现数据,这个过程是信息化,而数字化就是把每一次得到的体重数据汇总、管理、分析的过程。
“在医疗领域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更好地管理、使用这些数据,为后续诊疗作准备?这是下一阶段金唐要做的文章。”应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