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87562655275/2024-28430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公安局高新区分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4-08-20 |
组配分类: | 社会治安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索引号: | 113302087562655275/2024-28430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发布机构: | 公安局高新区分局 | |
成文日期: | 2024-08-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社会治安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守护当“夏”|当心!骗子们已将魔爪伸向学生... |
暑假即将结束,不少学生开始沉迷电子设备带来的乐趣,而骗子们也嗅到了“淘金良机”,利用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恐吓等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了诈骗剧本。 近日,高新区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何女士报警称其女儿小庄在某社交软件上收到陌生好友私信,询问其是否玩“蛋仔派对”游戏,并邀请小庄一同游玩。 在进行一轮游戏后,对方突然自称为某公安局民警,以小庄为未成年人玩该游戏需实名认证,否则警方会找麻烦为由,诱导小庄下载远程操控APP“锐联软件”。“他说下载完APP后发送妈妈的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帮我解决问题。”不久后,何女士连续收到了多笔充值通知,询问小庄后才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于是报警求助。 警方到场后告知何女士,这是一个新型的诈骗手段,骗子利用获取的身份信息,并远程操控APP发送验证码,成功修改微信支付密码后盗取账户资金。 套路解析 诈骗分子抓住学生涉世未深的特点,通过游戏、短视频等社交平台散布广告,以免费领取游戏装备、添加明星QQ号等为诱饵,然后以“律师”“警察”的身份谎称学生未实名认证、泄露明星隐私、涉嫌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调查等为由,对学生进行威吓,要求学生扫描不明来路的二维码,或者下载屏幕共享、远程控制APP,提供家长手机微信、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及接受到的短信验证码,从而实施诈骗。 诈骗成功后,诈骗分子还会诱骗学生删除通话记录、短信、涉诈APP、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使得家长难以察觉,给其转移诈骗资金争取时间。 警方提醒 1.加强手机支付信息保护。家长保管好手机、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谨慎开通免密支付、快捷支付等,严格管理孩子假期手机使用时间,非必要不要将手机支付密码告诉孩子。 2.家长要加强孩子的反诈教育。告知孩子不随意添加陌生好友,不轻信免费领取游戏装备的说辞,不轻易扫陌生人发来不明来路的二维码,更不要把验证码告诉对方。遇到自称“警察”“律师”要求配合工作的,赶紧告知家长。 3.与孩子共同学习反诈知识。家长要多关注反诈知识,特别是针对在校学生诈骗的案典型例,带领孩子一起学习,增强防骗意识。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