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8591592633B/2024-28055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文号:
发布机构: 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生态环境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4-03-1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索引号: 11330208591592633B/2024-28055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文号: 发布机构: 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生态环境局)
成文日期: 2024-03-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建设和交通管理局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高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生态环境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宁波、高新区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聚力六大行动,奋力争先创优”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一体打造,塑造整体大气、细节精致的魅力都市新形象。

一、工作目标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抓好固定资产及GDP支撑指标的落实、全力以赴抓好城乡建设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水利管理、交通管理等各条线年度目标,纵深推进各项工作全域化、精细化、智慧化建设,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短板和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打造整体大气、细节精致的魅力都市新形象。

二、主要举措

(一)住房城乡工作

1.聚焦品质提升,实现城乡风貌蝶变。

一是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全面启动4个街道的体检报告编制,同步完成梅墟历史地段更新片区体检和策划方案,完成10个以上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工作;加快推进软件园东区、轨交TOD和梅墟历史地段城市更新工作,其中软件园东区以腾退低效产业为着力点,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挖掘存量空间潜力,建设宁波特色型软件名城;轨交TOD地块强化市区两级合作+片区综合开发的模式,通过综合开发和住区改造,实现片区功能重构与社区居民服务、资源要素整合提升;梅墟历史地段通过与南侧TOD项目联动,打造成甬江科创区范围内独特的科创人文融合滨水休闲示范街区。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建设一盘棋”全域统筹格局,争取新开工建设方家变南侧规划路、梅墟历史地段内区间道路、梅墟卫生院迁建工程、大东江西侧绿地(甬江大道-丹桂路)等39个项目;竣工永昌路(望海大道-耕渔南路)、蓝湾北侧公园、涨浦景苑改造等10个项目;启动枫香路(新梅路-梅墟路)、梅江小隐文保点迁建等储备项目前期工作,符合条件后及时开工建设。新建绿道网1公里以上,新增雨水管网2.3公里,完成1个贵驷污水“零直排村”创建工作。

三是优化城市空间场景。聚焦城市建成区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谋划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绿色社区建设等工作,着力打造儿童之家、居家养老中心等“一老一小”空间场景。完成科创未来社区省级创建,新增上报第八批东桂和明月两个未来社区,完成5个“一老一小”场景验收工作。

2.聚焦民生福祉,促进安居宜居发展。

一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开展住房保障申请家庭常态化审核配租工作、实施实物配租与租金补贴并行保障方式,并做好公租房申请扩面工作,将快递小哥等城市一线运行保障者纳入申请名录。加强人才公寓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新开工建设镇海XCL02-03-08h-01(高新区)地块项目,用于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可提供220套(间)住房;同时高新区瓴城置业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项目和GX07-02-14地块公寓(保障性住房)项目等两个保障性住房将于年内完工,可提供1470套(间)住房,致力于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人才住房保障的高地。

二是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持续开展房地产领域风险防控智治,强化房产销售、资金监管、房屋交付等主要环节监管力度,重点做好预售资金政策执行落实和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有效处置房地产风险隐患。落实“保交楼、保交付”工作,2024年计划交付项目4个。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重点对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介及租赁市场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三是筑牢房屋安全底线及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全区房屋使用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装修带来的风险隐患。继续做好城乡老旧房屋第三方动态监测,落实城房、农房和外墙保险制度,加大力度开展农村危旧自建房改造工作,督促属地街道加强危旧房整治清零工作,确保全区房屋安全可控。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等工作,全力打造精品、树立典型,改善城区城市面貌。

3.聚焦关键领域,提升行业管理能级。

一是优化物业管理。进一步落实物业管理属地原则,指导属地街道加强业委会日常运行工作,通过奖惩机制规范物业服务企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全区物业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区物业企业管理协会作用,推动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力打造行业监管、党建引领、业主自治、行业自律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二是加强建筑业管理。完善建筑业相关转型升级及扶持政策,落实建筑业企业类型认定、财政补助、留工优工、人才补贴等扶持政策,加强在建项目用工管理指导、监督,保障建筑工人权益,并结合建筑业资质改革相关要求,强化对建筑业企业的指导与帮扶。加强建筑业企业走访,帮助指导存量企业上规工作,同时加大招引力度,用好财政政策吸引企业来我区注册。

三是规范招投标管理。根据省巡查反馈问题,加强招投标动态监管,继续开展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整治、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继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积极调研各街道、国有公司规模以下建设项目的发包情况,规范规模以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

四是强化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结合安全生产月、质量生产月,持续推进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提质提标、工程安全质量专项整治,确保我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形势平稳。全面提升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水平,加强全装修控制内容的监督力度,达到质量通病的发生率、交付后的投诉量双降目标。

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改革,全面开展建设项目监管验收服务集成改革,实行联合会商并联办理,理顺项目审批监管各环节对应关系,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力争省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指标良好。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许可审批改革,推进预售资金监管数字化集成应用,维护商品房交易双方合法权益。

(二)生态环境工作

1.聚焦环境改善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一是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提升。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根据总量控制要求,严格落实重点污染物削减替代,并实行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溶剂型原辅材料的2倍量削减替代。完善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建设,完成国控站点2个监测指标的仪器设备更新。优化扬尘污染防治,加强在建工地扬尘管控,完成7套道路降尘系统的提档升级。加快国四及以下的老旧柴油货车、老旧柴油叉车的淘汰更新,强化机动车环境执法监管,加强交警、交通部门协作,通过日常巡查和重点时段专项行动,开展机动车排放路检和场检,做好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执法抽测,严厉打击移动源超标排放违法行为。强化重点企业管控,继续推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工作达到市级考核要求,实现PM2.5和臭氧双减双控。

二是持续深化水生态治理。以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核心,加强涉水工业企业环境监管。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提升改造行动,开展全区整体绩效评价工作,督促聚贤街道开展“回头看”复评和建设评估。对所有排污口和城镇雨洪排口开展溯源和定期抽测抽检,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给属地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并落实6条重点甬江支流水环境问题成因分析和“一点一策”方案。加强甬江支流及其联通河道汇入点位、跨区河道交接点位、跨街道河道交接点位的水质监测,做好水质数据分析评价。深入实施甬江支流及其联通河道的水生态建设,加强水体自净能力,逐步构建起水生态缓冲屏障。结合“五水共治”找寻查挖行动,持续开展无人机等水环境信息化排查,推进建立多部门和属地街道联动的问题发现和销号闭环工作机制。

三是持续强化土壤、固废和辐射管理。在2022年度“无废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2023年度“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提升创建水平,通过拓展“无废城市细胞”类型,增加创建数量等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发展。为提升建设用地管理水平,引入地块评审技术审查单位制度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依托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业优势,为我区建设用地调查、评审及后续工作保驾护航,同时根据上级要求加强对优先监管地块的日常监管,督促责任单位根据管控方案做好相关工作。将固废监管结合到日常监管中去,依托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结合日常监管,危废规范化考核等专项行动,完成危废全过程闭环管理。根据要求做好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审批工作,以及年度评估报告、专项检查,监督性监测等工作。确保我区土壤、固废和辐射环境安全。

2.聚焦管理提升,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一是牵头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主动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提前做好迎检工作方案的谋划。结合省巡视问题整改反馈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做好生态环境问题自查自纠,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二是持续完善非接触科技监管体系。深化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用电工况监控、视频监控等为辅的监控体系建设,全面覆盖重点排污单位和符合条件的正面清单企业自动监控系统。构建污染源自动监控、用电工况监控等日常巡查、现场复核、问题整改的闭环机制。

3.聚焦企业服务,内外兼修引导守法经营

一是主动开展环境安全风险指导。在环评批复中提醒督促企业落实环保设施安全生产要求,将新、改、扩建重点环保设施纳入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风险可控后方可施工和投入生产、使用。督促指导企业对重点环保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环保设施安全、有效、稳定运行。

二是持续提供多样化企业服务。推动“环保管家”、“生态环境议事厅”、“环保咨询日”和环保服务企业“十百千”等扶企惠民行动不断深入,引导企业绿色发展,提高园区企业和群众的生态环境满意度。

(三)做好对外宣传

围绕城乡建设、环境改善、服务民生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借力各类新闻媒体资源,积极宣传住建和环保领域特色亮点和显著成就,展现高新形象。

(四)机关内部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继续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多方式学习、多形式宣讲、多层次轮训,在全局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力推进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2.强化干部担当作为。牢固树立担当有为的鲜明导向,把工作成绩体现在改革突破上、攻坚克难上、民生改善上,做到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激励干部勇担当善作为。多渠道、多形式锤炼干部学习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着力提升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引导更多优秀干部担当负重、建功立业。

3.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突出打造廉洁文化品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进“清廉住建(环保)”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和工程变更等管理规定,有效防范化解工程建设领域安全和廉政风险,守住廉政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