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2000749343598/2024-27229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4-02-07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索引号: | 123302000749343598/2024-27229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发布机构: | 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 | |
成文日期: | 2024-02-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
2023年,双创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聚力六大行动,奋力争先创优”三年计划,围绕“创新策源大提能、招商引资大提速、特色产业大提质”,全力集聚创新创业资源,积极做好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全年引进各类企业852家,注册资金39.33亿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158家;引进独角兽企业或分支机构项目1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市外项目2个、高端研发机构1个,工业互联网等服务业领域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1家,有地方综合贡献企业8家,其中3家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引进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优质企业各6家,各类软件企业105家;存量企业当年度税收增幅17.43%。 2.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全年30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28.75亿元;102家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83.04亿元;3家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02亿元;22家互联网软件企业营业收入16.63亿元;44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综合收入28.57亿元;完成月度新增规上企业8家,两批小升规企业30家;固定资产投资(实物量)10140万元。 3.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85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86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3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7.31%;新增20家甬股交挂牌企业、11家市级(含)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新增科技型孵化企业、创业服务机构和毕业企业122家。 (二)聚焦重点,真抓实干,推动创新创业工作落地见效 1.以重点项目为支撑,聚力攻坚突破 一是完善招商图谱瞄准主攻方向。双创中心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完善“智能传感、XR及元宇宙、高端医疗器械、机器人、柔性电子”五条产业招商图谱,成立招商小分队主动出击,走访上海、深圳、武汉、南京、苏州等城市,对接20余个重点优质产业链项目。驭新智行科技(宁波)有限公司、宁波安泰环境化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宁波联测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宁波翼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解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有显示度的重点项目先后落地。同时,积极对接均胜电子、图达通、艾菲博、雷鸟创新等重点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充分挖掘资源,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产业高地。 二是拓宽渠道开展招商攻坚。双创中心通过人才计划申报、以商引商、委托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招商渠道,合力挖掘资源。共组织申报国省级人才计划项目55个、市甬江人才工程80个。国家级人才入选9名,甬江人才工程入选17个,16家区高新精英计划入选项目企业落地。与2家具有优质资源和招商渠道的委托招商引才中介达成初步合作协议,推荐的极数云舟、智器云金融科技等多个优质项目正在洽谈中。2023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暨天使中国科技创新大赛于11月21日举行总决赛,目前已有超远程激光测距仪及目标指示器等3个项目落地。深度走访园区企业,借助企业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等,不断挖掘资源,提高招商的精准度与效率,星垚光电科技、艾力飞科技等多个优质项目成功落地,5G接入网解决方案、柔性电子先导产业园、飞渡科技、无创血糖仪等一批项目正紧密跟踪对接中。 三是优化机制激发招商热情。双创中心优化招商机制,根据“以招商论英雄、以项目论业绩”的导向设立双创中心招商引资大提速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双创中心招商引资专题会议制度和快速响应机制,定期召开招商项目推进会,听取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沟通、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进一步提高了招商效率,力争实现重大招商项目新突破。 2.以企业服务为抓手,全力培优做强 一是政策助企稳进提质。全年双创中心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荣誉和扶持政策,政企合力、稳进提质。宁波海关技术中心、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获评工信部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谱麦科技获评国内首台(套)产品,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荣登中国科协“融通创新组织榜”,入选2022年度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十强”;熙宁检测、捷傲创益、莱茵技术3家企业获评2023年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中电科、中科信研院和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获评2022年度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劳动安全技术服务公司荣获2022年度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电科、谱麦科技等4家企业荣获2022年度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TCL移动通信获评2022年度市研发投入成绩突出集体和研发投入百强企业;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的“光学微系统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特种设备智能检验与监测重点实验室”获评2023年度市重点实验室;恒普激光、聚嘉新材料等8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获评2023年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埃科汽车等4家企业获评区级创新示范企业,小伏科技等3家企业获评区级创业明星企业;组织800余家(次)企业申报争取各类资金1.09亿元;完成三个国家级孵化器2022年度绩效考核工作,拨付发展资金2015.17万元;政策性考核补助136家企业3.25亿元,年度涉企政策预算全面执行完毕。 二是服务培育精准有效。通过领导带队走、部门联合走、重点跟踪走等形式高频次走访企业,高密度服务企业,助企纾困解难,提升发展动能,推动企业快速成长。迪泰科技于6月完成市证监局备案,计划明年提交科创板IPO申请材料;熙宁检测、德塔森特等公司计划明年股改、后年提交IPO材料;恒普激光、解码信息、亿诺药业等企业完成融资9184万元;帮助中之杰、德塔森特等10余家企业对接政府基金和社会资本;全力协助联测检测、雷鸟创新、中检集团、欧莱克精密等企业拓展生产经营场地。针对经济数据落后的批发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多次分析,和区经发局、工信局等职能部门一起走访图达通、国技互联、TCL、雷鸟等企业深入了解经营情况,做细政策宣传解释、辅导数据填报等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三是扎实推进五经普工作。根据高新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统一安排完成三名经普指导员的招聘工作;先后与绿城物业、宁波大学等单位合作,保质保量完成第一阶段经普清查工作;密切关注各平台工作推进进度,做好现场指导、线上对接,并于10月底完成第一阶段清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普查阶段的工作准备。 3.以特色平台为枢纽,强化创新发展 一是探索平台市场化发展。为全力支撑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推动高新区与兵科院、中国科学院材料所启动新一轮合作,突出绩效考核导向,合作协议已经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通过,目前已启动场地装修工作。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二期项目贵驷片区场地租赁协议已完成签订,钰烯腐蚀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引进。西工大宁波研究院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今年实现总收入1.26亿元,注册成立投资公司宁波勇毅科技有限公司,已投资入股砼程技术、维创科技、启朴芯微等3家初创公司。 二是深化服务促成效。进一步发挥公共技术平台作用,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公共检测平台实现技术服务收入1744万元,获评浙江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获中国船级社(CCS)产品检测与试验机构认可发证;浙江工研院下属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项目通过工信部验收,累计投入设备1.4亿元,建立完善10个新材料专业测试评价平台,与宁波浙东环境能源交易所合作成立宁波首个双碳测试评价联合实验室,全年累计实现服务收入2375万元;华为云宁波沃土工场对接服务企业2400余家,新增签约企业221家(高新区45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签约项目333个(高新区96个);协助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场地扩增工作,办理入驻智造港D区6幢手续,目前局部楼层正在施工装修,其他楼层待电力增容工程方案确定后启动装修;协助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申请周转用房153套,目前装修工程已进场施工,预计2024年3月交付使用。 4.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提升队伍能力 一是深入学思践悟,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学习领会主题教育要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9月20日组织召开园区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传达学习上级精神并部署工作,各基层党支部会后迅速行动召开专题学习会,形成“党支部+双创中心领导班子+青年学习小组+党员个人”的共学体系。双创中心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研究制定调研计划,深入基层调研11次,发现解决问题4个,形成调研报告4份,转化制度成果1项。开展青年干部“明德守法、完善自我”专项行动。组织“书记讲给书记听”交流座谈会4场,推动主题教育与工作实践互促共进。 二是抓好党的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党委理论中心组开展学习14次,集中研讨6次。依托“众创先锋云课堂”举办3期线上讲座,基层700余名党员参加。全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全年转入党支部1家,撤销6家,完成33家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工作,开展72家基层党支部星级评定,91人评为年度锋领党员,完成4家后进党组织整转。做好“红色根脉强基系统”维护,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开展互联网企业、50人以上企业党建工作大排查和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自查自纠行动。实施党群服务中心轮值制度,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年发展党员12名。积极开展红色观影、防诈宣传志愿服务、庆三八、五四青春长跑、职工趣味拓展等活动,创新创业园团委获评“宁波市五四红旗团委”。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涵养良好政治生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全年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2次,制定双创中心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从严从细落实党风廉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一岗双责”,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统筹协调推进。组织观看廉政教育片3次,提升干部廉洁意识。制定双创中心干部员工学习培训计划,开展经济发展、产业趋势、政策讲解、招商手段、统计业务知识等学习培训,提高干部员工履职能力。持续推进清廉园区建设,制作众创廉盟宣传册,组织企业参加政企交流会、开展普法讲座,发展廉盟会员,进一步营造亲清政商环境。同时,按要求完成巡视整改任务。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有待提高。受厂房场地条件、空间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工业类项目落地较困难。亮点项目、优质高成长科创项目引进力度还需提高。二是精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为企业服务较多停留在基础性服务层面,了解掌握企业需求、精准破解企业难题等方面还不够及时深入,优质高成长科创项目的梯队成长培育体系、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管理体系亟需完善。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一)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提高项目落地质效 1.加强数据库建设。围绕新材料、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及细分领域,做好人才、产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等数据调研,挖掘现有重点高成长人才企业,建立智能驾驶、元宇宙、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未来产业人才数据库、高校及重点研发机构数据库、重点行业投资机构数据库,精准定位和筛选目标企业及人才,为高新区擘画未来科创高地提供决策支持。 2.加强产业链招商。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科研院所优势,同时依托区内激智科技、均胜电子、雷鸟创新、艾菲博、永新光学等产业龙头、链主企业,以商引商,产业带动,打造孵化园、运营公司、产业基金闭环,形成柔性电子、智能驾驶、XR元宇宙、光纤传感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效应,推动区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3.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改进对外招商合作机制,拓宽招商引资路径,梳理专业机构的深耕行业和擅长领域,借助社会化招商机构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优势,探索项目推介和交流为主的基础考核和项目引育为主的鼓励考核相结合合作模式,在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开展推介会,精准对接、靶向对接,引进一批高成长性项目,对合作成果较好的专业机构予以奖励。 (二)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速创新引领发展 1.谋划引进新平台。抢抓甬江科创区建设机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推动引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宁波创新研发与转化中心、谈家桢实验室等一批新的海内外科创平台,并谋划建设离岸研发成果转化中心。 2.激活现有平台。以新材料联合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迁建、浙江工研院二期建设为契机,以考核引导推进研究院市场化转型,探索并制定更加灵活的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孵化和科技金融机制,增强平台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产业研究院与龙头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特长,比如西工大宁波研究院与行业龙头企业激智科技联合企业、基金等多方共同打造柔性电子产业园。 3.引育专业孵化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增值创新创业服务,探索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做优做强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借鉴激智创新材料孵化器的成功样板,谋划区内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孵化器,加快推进埃科汽车技术服务产业园、均胜电子创新产业园落地。与北上广深、硅谷等国内外重点城市头部孵化器合作,嫁接优质资源和孵化经验。 (三)营造良好双创生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全面提供增值服务。与埃米空间、科创帮等专业机构合作,定期举办创业者成长训练营、创业企业与投资人见面会、行业专家与创业者交流会、优秀企业家与创业者下午茶、创新成果转化交流会、企业家学历提升和人才评鉴服务等活动,助力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下游拓展“朋友圈”,助力创业者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蜕变,完成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蝶变。 2.打响科创大赛品牌。继续以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暨天使中国科创大赛为抓手,融入中国宁波人才科技周活动,与投融资机构、孵化平台、产业研究院等合作,以赛引才,加大宣传力度,打响赛事品牌,擦亮区域名片,形成尊才、爱才的创新创业口碑和氛围。 3.做实资源要素保障。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龙头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落实好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制度,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股权投资机构、法务、金融财会等,做好资金、人才、市场、政策等资源要素集聚与对接工作,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 (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干事创业合力 1.推动党建发展。坚持以政治建设“铸魂”,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并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组织建设“塑形”,组织赴永新光学、激智科技等两新党组织现场观摩学习,积极引导企业法人、高管骨干和高层次人才向党组织靠拢,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发展党员。坚持以党建引领“赋能”,持续开展“党员示范岗”和“众创先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基层党组织轮值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2.提升团队能力。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形成有效工作合力。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开展经济发展、产业趋势、政策讲解、招商手段等各条线、各类型的培训辅导,将培训内容和干部员工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干部员工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团队。 3.筑牢廉洁底线。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教育,按照高新区关于纵深推进清廉高新建设等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干部廉洁从政的规定,通过文件精神解读、视频案例警醒、实地参观等方式,不断增强干部员工廉洁自律意识,特别是加强青年干部思想教育,促进全体人员绷紧“廉政弦”,保持政企“亲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