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2000749343598/2024-28991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发布机构: 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4-12-31
组配分类: 政务动态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索引号: 123302000749343598/2024-28991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发布机构: 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
成文日期: 2024-12-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务动态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首位博士研究生,拿下“国自然”!

近日,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评审工作结束,由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宁波研究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石颖超成功获得资助。石颖超也成为宁波第一位获得资助的博士研究生。

作为中国基础研究的最主要资助渠道,多年来,自然科学基金委构建了包括“优青”“杰青”、创新研究群体等在内的人才项目资助链条,但资助对象均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学者。将人才资助端口前置,是自然科学基金委从去年开始的新改革。随着一批“00后”“95后”国自然项目负责人的诞生,基础研究领域迎来了更多新生力量。

学霸石颖超是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2021级本科直博生,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专业,导师为苑伟政教授和虞益挺教授,2023年1月到西工大宁波院从事科研工作。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万元的项目《基于数字微镜芯片的宽谱粗筛及光谱细辨的眼底疾病检测方法研究》,是研究什么的?

在西工大宁波研究院智能传感芯片技术研究中心,石颖超指着一片1平方厘米左右的芯片说:“这个就是数字微镜芯片,它是一个微执行器,里面有上百万个微镜,每个微镜在10微米左右,都可以单独控制。”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在40~50微米左右,10微米差不多就是一根头发丝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石颖超在前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从宁波市眼科医院的实际需求出发,“从1到0”地提出了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一个是高分辨率时-空-谱信息非冗余获取机制不明,另一个是典型眼底疾病的空-谱耦合特征不明。通俗点说,前者是解决光谱成像技术获取时间、空间和光谱信息时三者制约,不能同时达到高分辨率的问题。比如在空间和光谱高分辨率时,就会制约时间分辨率,导致采集时间变长。目前的技术只能在2-8秒内获得高光谱数据立方体,而人眼的反应时间在0.2-0.5秒,因此现有技术不能直接用于眼底检测。后者通过研究典型眼底疾病的图谱特征,深度融合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突破传统眼底拍照只能获得空间信息的局限性,能够助力发现更多眼底疾病。比如脉络膜肿瘤,需要近红外光才能观察到明显边界。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对通过AI辅助诊疗提高眼底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有帮助。”石颖超表示,这个领域目前国内外都鲜有研究,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在生命健康领域做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

据了解,该项目依托浙江省高性能MEMS芯片规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空天微纳系统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光学微系统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前期在2023年度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2024年度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关键技术突破计划等项目的培育下,针对眼底光谱成像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突破,包括搭建完成一套眼底光谱成像设备,并获得了宁波市眼科医院的临床审批,目前设备正在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测试。

这个项目的周期为2025年1月至2026年12月。说不定两年后你去宁波市眼科医院检查眼睛,用的正是由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这位年轻博士生出品的仪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