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2000749343598/2024-28835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4-11-26 |
组配分类: | 政务动态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索引号: | 123302000749343598/2024-28835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发布机构: | 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 | |
成文日期: | 2024-11-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务动态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这家研究院,全面建成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 |
作为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重要支撑平台之一,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是我国新材料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点工作。 2017年9月,由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发起,联合宁波高新区、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了宁波新材料测试评价中心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行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目前公司作为科技服务型企业实现了上规,并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12月,中心承担工信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的建设任务,并于2023年4月顺利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验收。 在四年多的建设期中,紧密结合浙江省新材料产业特色,实现了“1+10+N”的平台业务布局,建立1个新材料通用测试评价平台和10个新材料领域专业测试评价平台。 同时围绕新材料产业区域布局特点,平台在杭州、温州、杭州湾、舟山等地设立4个服务网点,不断将已集聚形成的硬件设备优势、专家团队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市场优势。 当企业的医生:既“把脉问诊”,又提供“技术处方” 对企业而言,材料测试评价的作用,就是“把脉问诊”“提供处方”。 不同于常规第三方检测机构,平台依托资深技术专家团队资源,自启动建设以来,解决企业在新材料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与缺陷分析领域的技术难题50余项。宁波某电梯企业电梯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电机不稳,只能初步判断提供能效的磁钢可能存在问题,找不到具体原因。通过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相关专家团队一系列的检测分析,发现该电机的磁钢有部分磁偏角不良,经过和企业的调研沟通,判定其成型制胚过程存在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整改建议,改进后,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协助企业从源头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要做好“企业医生”,并不容易。 首先需要的,是雄厚的专业实力。当前,平台拥有专业检测装备261台套,总价值达1.5亿元,检测对象涵盖新材料的化学分析、材料结构分析、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等通用检测,以及稀土磁性、高性能金属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等 10 余种关键重点新材料的专业性测试评价能力。 另外,还要在服务能力上有特点、有亮点。区别于大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拥有一项特殊的增值服务——即检测后的解读分析。柔性显示光学膜是宁波甬安光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光学膜出现开裂现象。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通过冷场高分辨扫描电镜,精准分析光学膜开裂原因,用无需镀导电膜的低电压电镜分析技术准确分析了样品原始形貌,指导企业及时纠正了错误工艺条件,助力该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艺改进。 目前,平台通过引进、培养、客聘相结合的方式,组建起了88人的专家团队。技术专家可以“面对面”为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病症诊断”、开具“技术处方”,帮企业解燃眉之急。 当行业的开拓者:弥补区域空白,优化行业标准制定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事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局。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作为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深耕新材料测试评价技术,同时不断在特色领域补充实验室认可资质。该平台目前服务企业1000多家,也积极参与到地方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项目中,累计支撑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100余项。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还积极开展区域内优势资源整合,牵头成立浙江省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聚集了40余家科研机构、测试机构和新材料研发、应用企业,实现了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并深度参与制定国标,破解产业关键技术难题。 来源:综合甬派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