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激智科技的生产线观光走廊里,光影交错,庞大的辊轮正在PET基膜上涂抹胶水。涂布工艺是所有步骤中最为精密紧要的一步。在模具雕刻之时,略有差池,膜内棱镜的精密结构就可能遭到破坏。
这条仅有十米的生产线正在批量制造增亮膜。
何为增亮膜?顾名思义,这张188微米厚的薄膜用于提高整体亮度,达到节能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背光源中。
从十年前主攻电视机等大尺寸消费品,到进阶布局手机等中小型屏幕,再到去年抢滩车载显示器领域,这张膜在激智科技手中,尺寸越做越小,范围越做越广。
“尺寸越小,难度越大,因为瑕疵在小屏幕显示中非常明显。”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经理于振江讲起这条“追小”的探索之旅时表示,更小一号的车载显示屏成为全新挑战,“它对耐耗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车辆一定会经历暴晒、寒冷、颠簸等复杂情形,这是其它电子消费品一般不会遇到的。”经过一年的攻关,车载增亮膜已在实验室验证通过。“我们成功突破了技术壁垒,还在成本和性能方面做到了更胜一筹。”于振江说,目前激智已和头部车企供货商达成合作,开启批量生产。
对于以光学膜起家的激智而言,增亮膜的事业并未止步。如何让产品更薄、更亮、更环保,激智从每张膜共有的那层透明基膜里,找到了突破口。“透明基膜是从石油里面提炼原料来制备的。现在我们不用石油,而是尝试回收平时喝水的矿泉水瓶来进行提炼。”于振江说,这不仅对环境更友好,也对产品出海更为利好。
车载增亮膜是激智“膜”法星空中的一颗新星,而打造整片“膜”力星海之路,他们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1年实现量产,4年做到光电扩散膜世界领先,8年成功上市”,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彦创业之初在商业计划书中预设的蓝图正逐一变成实景图。
目前,激智科技确立了“一轴一带一核心”发展战略,即以光电行业为主轴,精密涂布技术为核心,形成光电、光伏、汽车、电池四轮驱动产业布局。
如今光伏产业如火如荼,激智科技的主攻方向是背板、胶膜、间隙反光膜。简单来讲,背板就是附着其上所有产品的“家”,胶膜负责将背板和电池有效黏合起来,电池之间的接缝处还有一道道银色贴条,这些贴条正是间隙反光膜。
“间隙反光膜是我们的一款新产品,它可以让照在无效区域的光,改变传输方向,照到有效区域去,以此产生更多的电。”张彦笑称,“我们是光的搬运工”,该产品能够提升光伏组件2%左右的发光效率。在间隙反光膜领域,激智是目前全国唯一实现自主研发的企业,并在今年二季度实现量产,已在多个龙头组件企业通过认证并实现批量交货。
“如果是太阳能行业内的企业,想做这个产品,必须重新做光学设计、采购光学设备,投入不可估计;如果是做光学膜的企业,想进入太阳能行业,对行业的了解又是一道坎。”张彦说,这款看似朴素的银色贴条背后,其实存在很高的行业壁垒。而激智早在2018年就率先“落子”,进入光伏行业。六年的技术沉淀,让光伏产品正成长为公司收益的强劲增长点之一。
激智科技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9亿元,同比增长14.5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增长149.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5.46%。
技术出身的张彦,将创新的基因带进激智。数据显示,激智科技研发费用率持续保持在营收的6%以上,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近20%。
“当你做的是创新产品,客户和你谈论的是价值;如果你提供一般产品,客户只会跟你谈价格。所以我们一直以带来价值为出发点,去思考产品发展。”回顾公司的“谋篇布局”之路,张彦将其总结为“先做强,再做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未来的激智踌躇满志。“今年,我们在马来西亚投建了海外工厂。”张彦向记者透露,激智正在奋力书写“膜”力故事的海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