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楼道我做主,老旧小区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发布日期:2024-10-14 08:59阅读次数:来源:梅墟街道办事处

“楼道现在弄得很好!我们还没进家门,就有了家的感觉。”10月9日,跟着家住梅江南苑的林岳方走在小区,能够看到这里的楼道不仅明亮整洁,还有文化主题宣传,让人眼前一亮。

原来,高新区梅墟街道梅江南苑小区自2023年年底完成117个楼道的粉刷工作后,随机启动“我的楼道我做主”居民自治项目,通过“共商、共议、共治、共建、共享、共惠”模式,对楼道进行“邻距离”改造,让“小楼道”也营造出“家的氛围”。

共商共议,居民自治唱主角

家门口的自治项目,得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商量着来。

为此,梅墟街道梅苑社区党委发挥了引领作用。在“我的楼道我做主”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社区党委根据居民需求,本着“民事、民议、民决”的原则,为居民搭建“共商共议”平台,让居民在自治中“唱主角”。

很快,每个楼道都自行推选出了设计负责联络人并成立专门的讨论组。大家纷纷表示“亲力亲为参加改造,安全、放心也舒心”。

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中,“乡愁记忆,新旧改造”“居民议事站”“文明家庭,邻里和睦”等楼道主题改造方案“新鲜出炉”。

“整合好大家的想法后,我们以投票形式,少数服从多数,最终达成共识!”社区网格员金美妥高兴地分享道。

共治共建,多方联动解难题

很快,改造方案在居民之间激起了一股积极参与家园建设的热潮。

在梅江南苑志愿团队负责人篮志宏的带领下,78号楼的居民精心挑选种植的绿植搬到楼道里,还找出自己当时筛土、施肥、种植时的照片,提供给设计团队配合墙绘上墙展示,共同打造“绿地楼道”。

住在18号楼的大多都是年轻父母,于是大家决定以亲子为主题,墙绘就用亲手制作的创意画和亲子照片。值得一提的是,大家还在转角设置了一处共享书角,通过分享让家里的童书流动起来。

除了居民自发的力量,梅苑社区还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实地调研、需求聚焦和方案设计,为此次“楼道变形记”提供专业指导。“我们的目标就是,和居民一起努力,打造出大家心中的‘理想楼道’。”梅苑社区党委书记齐妙芳说。

此外,由居民组成的啄木鸟团队还成为了“监理人”,将大家的意见“摆在台面上”,与施工方沟通解决问题,推动方案实施。

有了主题,有人干事,资金问题成了下一道待解决的“考题”。梅苑社区党委联系了党建共建单位高新区电信分局,在了解到项目细节后,高新区电信分局决定提供一半的改造费用,并积极参与到后续的项目改造中。“一看到这个项目,我们就非常感兴趣。作为共建单位,我们非常乐意为群众的‘共建共治’精神‘买单’,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以党建共建为载体,努力为群众办实事!”高新区电信分局负责人黄亚丽表示。

四方合力,“楼道变形计”就这样成功推进!

共享共惠,老旧楼道换新颜

走在梅江南苑,可以看到4号楼以和谐沟通为主题,公告栏里的宣传内容有着邻里和睦的故事;12号楼则从墙绘到照片,都讲述着梅墟悠久的历史……

原本普通的楼道墙壁焕然一新,成为了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看着自家门口的文明主题墙绘,李阿姨笑着说:“这些墙绘都是我们自己提出的创意,不仅我们楼道‘颜值’变高了,我们邻居看见这些画,还会交流几句,关系也变近了。”

从“楼梯间的匆匆照面”到“往来相闻尽邻里”,几个楼道的“生活感”与“人情味”越来越浓。

“成功的秘诀在于党建引领下的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居民响应的基层治理模式”,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齐妙芳表示,“‘我的楼道我做主’项目是一种尝试,基层治理也可以从最小的公共空间‘楼道’做起,以点带面,打造更好的社区。”

梅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梅苑社区将继续联动“楼道居民+物业+共建单位”力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居民满意为目标,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新方法新形式,让居民的幸福感“原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