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4662085904Y/2024-27170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新明街道办事处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4-01-26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索引号: | 11330204662085904Y/2024-27170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号: | 发布机构: | 新明街道办事处 | |
成文日期: | 2024-01-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新明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
2023年,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新明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保安全、护稳定,真抓实干、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攻坚克难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经济指标平稳增长。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7.4%;软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17.8%。招商引资量质齐升。组建12支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小分队,多次赴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共引进项目224个,国内招商引资完成年度指标的113.8%;浙商回归完成年度指标的211.2%;新引进企业税收完成年度指标的232%。企业主体活力增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月度上规入统企业20家。卢米蓝获评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艾菲博入选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升谱光电、卢米蓝2家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零维科技、碧城生态等4家企业入选市“专精特新”企业。 (二)凝心聚力办实事,民生福祉有效增进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年度确定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等17个工程项目均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依托小区党建联席会议等机制,解决了涨浦景苑地下室路面破损等近200民生关键小事。落实省、市垃圾分类创建,做好世行二期全品类智能箱安装。深化“五水共治”,落实河长制。民生项目取得实效。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民生实事项目。建成AA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依托第三方开展专业化养老助餐,累计爱心助餐15769人次。完成1个婴幼儿照护服务点、1个五星级母婴室建设;新增1个托育机构,3家普惠托育机构通过市三星级评定,累计托位数228个;建成宁波市首个家门口青少年宫、开设“红领巾专线”。开展首届“红印新明”健康文化节活动。社会保障持续加强。本地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甬宁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两项参保”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市级先进乡镇(街道)。各类退休待遇享受人员资格认证率达到百分之百,城镇失业率、重点群体帮扶、退伍军人管理、人民武装、统战等工作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工青妇工作成效显著。 (三)全力以赴防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社区治理持续深化。明珠社区荣获宁波市社会治理创新示范点。完成11个小区业委会完成换届选举,新增5个小区开展物业收益账户财务托管服务。在宁波市内率先制定出台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实施方案,并在江南一品小区试点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建成新明街道“一站双中心”平台。举办第一届微公益创投项目,累计实施公益项目55个。扶持备案社会组织40家,建成东郡名苑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平安建设稳步推进。被授予宁波市平安标杆街道。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实现了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的平安稳定。全力做好扫黑除恶、反邪教、防溺水、禁毒、平安三率等专项宣传工作。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反诈宣传进“五进”活动。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教育,获评市级“文明规范公正”司法所。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完善街道“1+2+X”应急管理体系,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持续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发现并整改隐患400余起,立案处罚66起。落实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四)持之以恒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用足用好正反面典型案例,深入开展“三下沉”,完成一线破难26件,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制约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委主题教育第二巡回督导组组长徐鸣华批示肯定。不折不扣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定期听取政治生态分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持续提高。支持纪工委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强化廉政教育,“青”廉脱口秀、明珠清廉社区创建成果等得到市纪委、市监委肯定。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4级党建统领社区治理体系。组织党员集中轮训4次,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培训3次。实施成长帮带、短期轮岗,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优化街道工作考核办法,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实行责任到人、挂图作战。强化监督管理,扎实做好个人事项报告等工作。 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有差距,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民生领域有短板,基层治理体系还不完善。风险防控有压力,物居业、消防安全等领域仍有不少隐患。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强。 二、2024年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服务和融入甬江科创区、高新区总体功能定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握当前与长远、速度与质量,实施“五高工程”,建设“五个高地”,持续增强经济活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打造经济发展与基层治理互融共进“新明样板”。 (一)深化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党建统领新高地 实施党建“高水平”工程。一是加大党建统领力度。以党建统领梳理辖内6个社区核心脉络,打造“一社区一品牌”。持续推广红色业委会531工作法。持续提高社工中党员占比。二是完善基层党建体系。做好全市业绩晾晒中党的建设共性指标。推进党组织向网格、楼道、楼宇、两新组织延伸,实现网格、微网格组织和工作双覆盖。三是建强支部战斗堡垒。不定期开展基础党务全覆盖交叉督查指导。实施“百千计划”,社区正副职后备干部三年培养计划,推出“全能社工”大比武、“一口清”综合业务面谈等竞赛评比活动。四是迭代升级明珠智慧平台。以科技支撑等智能化方式来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提供丰富多元服务、满足深层次需求,建设有活力、有色彩、有人气的智慧活力街区。 (二)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实施经济“高能级”工程。一是抢抓数字经济发展。依托商贸业优势发展数字贸易,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平台,重点培育社交电商、即时零售、专业服务等消费领域数字贸易业态。二是深化楼宇经济发展。建立“亿元”楼宇梯队培育机制,招引一批能量大、效益好的总部型企业。加快现有楼宇“腾笼换鸟”,清退低效低质企业,实现楼宇的经济贡献与服务品质“双提升”。三是紧盯指标固强补弱。做好全市业绩晾晒中商贸服务类个性指标,保持规上工业、限上批发等优势行业的发展后劲,重点招引和发展零售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与互联网软件等弱势行业。四是增值化服务留商安商。深化“4+X”楼宇服务机制,编制企业服务手册,以有效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保质保量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各项工作。 (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打造民生服务新高地 实施民生“高品质”工程。一是高质量民生服务供给。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增建社区食堂、丰富老年大学课程、居家养老中心(站)提供“五助”服务等手段,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优化15分钟托育服务圈,新增托位40个,继续开办公益性暑托班。二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持续打造“最干净街道”,系统性开展市容环境、两路两侧等专项整治,推进涨浦景苑、宾果公寓等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后街道赋权事项的落地和见效。三是赋能基层多元共治。深化红色业委会531工作法,扩大业委会第三方记账覆盖率。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年度引入1个孵化型社会组织,对现有社会组织进行提质增效。开展第二届“小微治理”公益创投项目大赛。提升社区画像精准度,统筹新服务资源布局。 (四)攻坚重点隐患矛盾,打造平安和谐新高地 实施平安“高标准”工程。一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紧盯生产风险管控指数晾晒指标。聚焦消防安全和规范化建设两大重点,优化“新明安全五色图”,对安全风险隐患分级分块精准整治。持续开展“三合一”场所规范化整治,确保市级规范化园区创建全覆盖。二是加大矛盾溯源治理。紧盯平安年度考核、季度晾晒及信访问题季度通报两个晾晒指标。进一步完善“黎明调解驿站”建设,挂牌成立创安社会治理中心,推动矛盾在基层化早化小。开展“安全风险最小单元”建设。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建立完善非警务紧急事件协同处置机制。三是分类管理重点人群。完善重点人群数据库,加强日常监管和疏导。完善风险评估、排查预警制度,畅通线上民意反映渠道。健全常态化平安法治宣传机制,靶向开展反诈扫楼和宣传。 (五)真抓实干力求实效,打造作风锤炼新高地 实施队伍“高素质”工程。一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质量完成省委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保密工作责任制,坚决筑牢安全防线。推动武装、工青妇、统战、民族宗教等工作高质量开展。二是加强干部能力和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育力度,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坚持一线实践历练,快速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完善考核体系。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树立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