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03090415998/2023-25144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号:
发布机构: 市场监管局国家高新区分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3-02-2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索引号: 113302003090415998/2023-25144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号: 发布机构: 市场监管局国家高新区分局
成文日期: 2023-02-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市场监管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管委会和省、市局中心工作,强化“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支撑,筑牢守稳安全生产“四条底线”,深入实施服务发展“三大战略”,创新优化监管方式,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全面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改革创新,促进营商环境新发展

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壮大市场主体、提升经济发展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创新模式精准服务。成功打造高新区特色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并作为商事制度改革优秀实践案例获推2021年宁波市政府督察激励对象。试点歇业备案登记,办理全市首家“歇业”企业,发放全市首张告知承诺资质认定证书。当前园区实有市场主体31075家,同比去年增长7.34%,其中科研、信息、文体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占比三分之一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主体集群发展竞争优势显著增强。

二是助企纾困落地落实。成立区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出台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具体举措,联络各部门推动各项优惠政策兑现。加强对检验检测、广告业规上企业服务指导,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用房、人才政策落实、能力参数扩项等困难和问题20余项。全市首个推出农贸市场消费券,分批发放消费券总额80万元,以实帮实扶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三是民生实事扩容提质。实施“甬有食安”民生实事工程,成功建设农贸市场标准化快检室,推进“卤肉一件事”改革,实现十三类重点农产品100%上链。高标准深化市场各类创建,推进农贸市场提质升级,清水桥市场对标省“五化”标准全面改造提升,梅景菜市场和梅邻菜市场获批省放心农贸市场三星级市场。深化“阳光系列”,12家食品生产企业提前完成“阳光工厂”建设,33家校园食堂持续实现“智能阳光厨房”全覆盖,建成网络餐饮“阳光厨房”587家。

二、先行示范,奠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在把好质量底线、用好标准基线、实现质优高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创新创造引领,推动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厚植知识产权优势。高标准抓好知识产权引领工程,成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6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3家。发挥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引领作用,全区新授权各类专利3027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936件,位居全市第三,同比增长19%,境外发明专利210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件,位居全市第一,在全省名列前茅,6件发明专利、2件外观专利入围市专利创新大赛。提升品牌创建,2022年商标注册量2055件,商标申请量2286件,累计商标有效注册量22675件,马德里商标申请量39件。拓展融资渠道,6家企业专利质押融资额超2亿元。加快实施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通过宁波科技大市场平台征集开放许可专利1745条,达成专利合作合同75份。分局调研文章《基于创新驱动背景下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获2021年度全市监管系统优秀理论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

二是深耕质量强区建设。推出标准创新品牌培育,引领质量强区战略若干政策21条,40家企业获区级产业补助392.14万元,争取市级产业补助126.5万元。紧抓“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独特优势,引导5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专项行动,规上工业企业采标率达62.6%,2家企业喜获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立项。提升区域企业品牌竞争力,成功培育“浙江制造”标准主制企业2家、“品字标”企业3家、首席质量官企业16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8家。开展第三届高新区质量奖(质量创新奖)评审工作,4家企业获评区质量奖和质量创新奖,2家企业获评市政府质量奖,与江北、海曙获奖比例持平,占比全市质量奖五分之一。引导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2家企业分获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创新贡献奖,特别是帮扶指导永新光学荣获2022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成为我市获得标准荣誉的最高奖项。

三是细育检验检测产业发展。以国家检验检测高新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着力点,深化三服务工作,推动汽车检测产业园等优势项目在高新区落地,助力埃科汽车检测业务发展驶入快车道;培育生物医药检测独角兽企业,熙宁检测填补高新区生物医药领域检测空白,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鼓励支持“互联网+检测”企业发展,打造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平台,“测库”逐步成长为国内头部企业。扎实开展检验检测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2022年全区规上检验检测机构产值逆风飞扬,增长8.34%。区内69家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年产值27.5亿,占全市50%,总结经验形成《宁波高新区因业施策推动检验检测行业提质增效》报告材料,获省局副局长批示肯定,入选总局简报。

三、安全守底,书写监管治理新速度

全力以赴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扎实推进“除险保安”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始终保持稳定向好的市场安全态势。

一是数字赋能升级监管手段。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开发完成“高新智慧市监平台”二期并投入使用,完成全区31075家市场主体“身份”标签管理,实现主体精准画像,促进分级靶向高效监管;同时有效推动食品主体“一网协同、三级联动、精准监管、全程闭环”数字智慧监管,有力提升食品全领域智慧监管效能;融合局内商事领域改革,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和物价监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通过业务梳理,形成大监管领域的线上业务数据共享。

二是提质增效深化社会共治。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提质扩面,加大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力度,建设两支队伍开展全区高风险单位和食药生产经营单位巡回检查、分类指导,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将药品、化妆品现场评估监测和指导服务纳入第三方辅助性服务范畴;委托第三方对我区4个小区30台老旧电梯进行全面“体检”,确保老旧电梯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到位,聘请技术专家完成8家生态环境领域检验检测机构检查工作,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三是全域强化“四大安全”监管。责任链条压紧压实,高规格召开区食药安委全体会议和全区食药安全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委领导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清单。有序推进“两个责任”纵深落地,建成区、街道、社区(村)共182名的三级包保干部与2454家BCD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相对应的分层分级包保责任清单。全力推动食品安全抽样、研判、核查、办案、预警“五位一体”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新模式。持续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核酸检测试剂、中药饮片、儿童化妆品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防疫物资、燃气、成品油等领域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强化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应用实效,完成电梯规范维保督查3779台,电梯检测扫码督查1230台,电梯物联网安装上线1033台,排查电梯鼓式制动器安全隐患824台,督促福明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完成非自有产权瓶置换67118个,开展三服务协调多方解决老旧小区电梯故障频发难题。推进电动自行车淘汰置换工作,推动出台高新区非标电动自行车淘汰置换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非标电动自行车集中淘汰置换活动20余场,惠及群众1400余人。

四、防疫保安,打造亮剑执法新高地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面对疫情快速响应、逆行出征。重点开展“铁拳”、“亮剑”、“利刃”、“药剑”等专项执法行动,对特殊领域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一是严守疫情防控关口。严格按照省、市局和管委会有关决策部署,牵头区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食品工作专班,精准分级分类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众志成城全力打好本市及高新区防疫攻坚战。指导各农贸市场出台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协调园区对农贸市场重点人群实施“点对点”核酸上门采样,为市场从业人员配发实名工作证实现“一人一证”持证上岗,全市首推无介质查码便利老年人买菜,其中清水桥菜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市纪委督查肯定。“一码统管”冷链食品扫码率、赋码率达100%,妥善处置4起涉阳进口冷链食品流入高新区事件,持续守牢底线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二是重拳出击亮剑执法。把行政执法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担当作为的主责主业,实施局所一体化工作模式,建立“全员办案”、“以案代训”两项机制,用好“业务部门简易程序办、稽查部门一般程序办、联合办案组攻坚疑难复杂案”三级办案手段,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机构设置,打破了业务科室不办案、监管执法相分离的工作状态和惯性思维,有效提升了执法办案整体效能。2022年,累计办结各类违法案件113件,罚没款297.95万元。其中,查处“四大安全”领域案件87件,占所查办案件总数的77%。一起非法销售中成药案件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药品领域典型案例,还查办了全市第一起电梯检测违法案。突出涉民生重点领域,联合教育部门严查违规办学,联合公安严打养老诈骗,查办新兴电商直播行业虚假宣传系列案件。

三是创新消费维权机制。联合区法院启用全市首个消费纠纷调解特设“共享法庭”,实现消费纠纷在线快速调解指导、在线诉讼及司法确认等功能。妥善处置家具定制类、汽车交付问题等近百人群访群诉事件。扎实开展放心消费建设,全域织密放心网,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461家,放心工厂33家,放心商圈1个、放心网店和放心直播间33家,妥善处置投诉举报3140件,调解成功率突破七成大关,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