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8591592633B/2021-2220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文号:
发布机构: 区建设局(生态环境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1-03-08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索引号: 11330208591592633B/2021-2220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文号: 发布机构: 区建设局(生态环境局)
成文日期: 2021-03-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建设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六争攻坚、三年攀高”交卷之年,一年来,高新区建设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为打造品质高新交出了一张高质量发展答卷。

年度目标任务基本按节点正常推进

(一)城市建设。全年新开工房建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完成区级考核的125%;竣工约82.6万平方米,完成区级考核的103%。新开工道路长度5.32公里,完成区级考核的106%;竣工6.18公里,完成区级考核的103%。有效投资14.01亿元,完成区级考核的162%;房地产投资60亿元,完成市级考核的100%。

(二)环境保护。全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4%;优良天数率92.8%,同比上升4.5%;地表水水质稳中有升,考核断面三江口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圆满完成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年预计能实现环保各考核指标达标。

(三)住房管理。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9.4万平方米,存量房网签面积32.3万平方米。1-9月,房地产工资总额1.43亿元,增速2%。今年列入老小区改造计划的梅沁园改造以及滨江花苑加装电梯完工。

(四)建设监管。全年建筑业省内产值91.73亿元,完成区级考核的152.88%;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完成21.97亿元,完成区级考核的146.47%;建筑劳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4.78亿元,完成区级考核的123.17%。开展工程安全、质量、消防、人防、文明施工监督工作,做好疫情防控、防暑降温、防台防汛、冬季防寒工作。全年共受监房建项目113个,市政工程项目25个。

(五)市区级专项行动。一是牵头城乡争优三年行动。全年完成投资21.72亿元,完成市级考核的128%。二是农村人居三年行动完成投资0.29亿元。三是三江六岸开发建设。全年完成投资6.06亿元,完成市级考核的136%。四是民生实事。提前超额建成700个停车位的省级年度目标。五是绿道网。两个绿道网项目均已完工,建成绿道长度5.13公里,完成市级年度目标。六是双语改造。完成全域公交站牌、道路路名牌双语改造。七是公共设施管理业。全年完成投资8.04亿元。

二、主要举措和工作亮点

(一)城市开发建设方面,按照“南提升、北开发”战略,城乡建设一盘棋统筹

1、南区功能区域更加优化。南区建成扬帆路改建(冬青路-剑兰路)、梅墟路(凌云路-菁华路)等道路4条,沿山干河、陈渡界北三河及周边绿带、陈渡界北四河及周边绿带等绿带2条。新开工甬江大道六期(剑兰路-规划道路)、杨木碶路(佳乐桥-通途路)等道路4条,智造港东侧防护林(凌云路—沿山干河)、游泳训练中心周边公园项目等绿地公园4个,梅墟九年一贯制学校、凌云公寓改造工程、朱一幼儿园二期、梅沁园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配套8个。金隅GX03-01-07(晟郡华庭)、宝龙商业中心、中习大厦竣工;建新总部主体验收;金隅GX03-02-15地块(瑞臻华庭)、16地块(珑耀华庭)精装施工;宝龙广场、华恒大厦、万科GX05-01-08地块主体施工。

2、北区建设开发加快推进。北区建成南北向主干路耕渔南路(永茂东路—镇海大道)、桂平路(永茂东路-永乐东路)、爱登路(永茂东路-永乐东路)等道路。规划河道及周边绿带(望海大道—耕渔南路)项目开工。贵驷幼儿园改扩建竣工;贵驷小学改扩建工程完成招投标;贵驷卫生服务中心、贵驷公交首末站、消防站启动前期。东桂新苑一期安置房竣工;东桂新苑二期安置房加快建设;茗莲新村三期竣工验收。

(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聚焦历史遗留项目清理,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各项工作

1、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各项工作。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我局承担多项职责,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确保资料调阅和信访调处及时通畅。信访件处理严格落实“一案双交办”制度,确保交办件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转办、第一时间调处、第一时间反馈整改落实情况。本轮督察,我区共收到督办信访案件6批次,共7件(含重点件1件,重复件2件,涉企业件5件),经调查核实,7个交办件中,4件部分属实,3件不属实。已全部办结,圆满完成督察任务。

2、基本完成贵驷历史遗留项目清理整治。按照分类整治的总原则,采取补办手续、设施符合性报告备案、搬迁取缔等措施,22家企业完成环评审批手续补办;67家企业完成可编制设施符合性报告备案;对不符合要求的28家企业实行搬迁取缔。

3、坚定不移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道路黑烟抓拍系统,数据与交警部门联网。完成飞达印务VOCs整治、镇海嘉宇公司锅炉改造、梅墟加油站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二是打赢碧水提升战。开展河长巡河提档升级,提高巡河实效。组织开展“百名河长集中巡河”活动,近200名河长对责任河道、小微水体进行现场巡查。5个小型地表水水质监测站已开工建设,年底完工。三是打赢清废净土战。加强建设用地土壤安全监管,完成海盟工业等3家重点企业地块土壤检测,开展19块用地性质变更的土壤污染调查。

4、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教活动。举行“6.5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拍摄“环境日”微电影,开展环保科普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倡议等进机关、进乡村宣传活动。举办二期生态环境议事厅,聚焦“环保管家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规范汽修管理,建设美丽高新”主题邀请专家学者现场说法,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三)建筑领域监管方面,突出行业监督管理,保障行业健康良性运行

1、助推建筑业转型扶持。积极落实省市区专班会议精神,成立高新区建筑业专班,专班考核指标按节点完成。继续开展深化“三服务”活动,年内走访30多家次区内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帮扶纾困工作。搭建银企交流平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促成1家小微企业贷款。修订建筑业转型发展政策意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对浙江坤德创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发放扶持奖励资金共计71万元。

2、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监管。成立高新区房地产专班,定期开展协商,专班考核指标按节点完成。稳步推进“一城一策”战略,做好商品住宅价格波动监测。积极落实宁波市限购新政,确保选房公开透明公正。开展房地产市场及中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房地产在建项目双随机检查。开展全区住房租赁市场违规行为基础排摸,为明年住房租赁市场试点改革打好基础。

3、加强对物业行业监管。完善物业管理政策配套。出台住宅小区环境整改巡查抽查管理办法,引入第三方专业巡查机构开展全区域住宅项目巡查。出台物业服务综合考评试行办法及区红黑榜,加强属地街道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考核。规范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出台物业维修基金专户银行服务考核办法,提高代理银行业务水平和服务规范。举行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宣传月活动,普及资金使用相关流程,名人大别墅补缴物业专项维修资金58.7万元,万景梅庭、蓝庭花园、锦诚明都等小区物业收费标准提高30%以上。全年完成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缴存5008.8万元,拨款538.6万元。

4、严格安全质量监督执法。一是全力以赴做好文明施工管理,开展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提升、围挡环境整治、扬尘专项治理行动,实现23个工地扬尘在线监测联网运行,提升改造围挡面积达0.9万平方米。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特别是针对起重机械、深基坑、高大支模架等进行重点管控,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夏季消防、防汛防台、食品安全、冬季寒潮施工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开展各类安全检查评估451次。三是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验收检查,重点对钢筋、砌块、预拌混凝土及预拌砂浆等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全装修住宅隐蔽工程和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全年累计开展质量验收检查362次。四是推进平安工地、标化工地和创优夺标工作,3个项目荣获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良工地称号,2个项目荣获宁波市甬江建设杯优质工程奖。五是积极开展消防、人防验收,完成16个项目消防验收,开展人防验收50余次。

5、完善招投标管理。为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接触,首次采用钉钉网络直播开标,既避免原有投标单位到场参加开标会的聚集性风险,又保障开标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实现招标文件备案、发售、投标、评标等全过程线上运行,真正实现无纸化招标。全年实现交易总额约26.9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约10.3亿元,开评标97个。

6、推进人防管理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理人防系统腐败问题的重要批示,开展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检查行动,未发现任何违法违纪问题。出台高新区人防责任分工管理办法及高新区人防资金资产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人防融入城市规划,打造以滨江绿带自建人防为主脉、结建人防工程为支脉、兼顾人防为填充的地下空间防护体系,滨江绿带五期自建人防预计年底完工。全年人防报建8项,开工3.75万平方米;竣工备案8个,竣工5.2万平方米,完成市级考核的130%;开展防空地下室平时使用和维护管理情况自查、抽查、双随机检查,收到100余份企业自查报告,实地检查2个项目,双随机抽检查21个项目,下发整改通知书23份。

7、海绵城市、装配式、建筑节能、墙改基金清理返退等工作。海绵城市建成3.74平方公里,完成市级考核的101.3%。完成7个项目装配式评定,面积53.4万平方米,完成市级考核的105.7%。核发节能审查意见书5份。完成2016-2017年度墙改基金清算工作,已清算项目29个,返退金额435.7万元。

(四)民生保障服务方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诉求,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开展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督促在建工地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累计开展疫情检查1200余次,同时积极落实工地复工复产,至3月23日,我区56个在建工地全部复工复产,在建工地施工人员约7000余人。严格督促物业小区认真落实扫码登记,严控外来车辆、人员进出,做好公共区域、健身设备、垃圾桶等高接触区域的消杀。依据物业小区联防联控落实情况,累计向33家物业企业涉及76个住宅公寓项目,共计发放补贴740万元。通过实地走访,及时向建筑业企业传达最新疫情相关政策,帮助企业了解最新动态,科学实施疫情防控工作。全员参与疫情防控,抽调近2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社区3个多月,协助街道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排查登记、消毒清洁、卡口巡查、隔离点驻守等工作,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2、持续关注房屋安全。出台区既有房屋使用安全应急预案,完成全区城乡住房综合保险全覆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贵驷区域29幢城镇房屋和971户农房实行“住房综合保险+动态监测”,累计完成6948户房屋建档工作。完成安置房外墙保险面积187.75万平方米,为房屋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开展农村自建房和公共服务用房全面排查,第一阶段完成房屋排查1223幢。

3、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完善全区住房保障政策,出台公共租赁住房二期保障扩面制度,进一步放宽保障对象准入资格。严把常态化受理审核工作,全面累计受理约380户,其中320户家庭纳入住房保障。完成凌云公寓西区一期改造工程,二期1号楼完工、4号楼裙楼基本完工,做好改造后房屋租金调价工作,公租房整体品质得到提升。完成市级应家限价房受理审核等工作,累计审核通过173户,其中25户家庭入围选房家庭。

4、优化行政审批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建设条线政务服务2.0系统灰度上线运行。减时间、减跑动、即办等三个主要指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落实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前期工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积极开展承诺制办理。省市县长谋划盯引项目宁波国家高新区鲲鹏生态产业园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开工建设仅用了30个工作日。

5、重点关注信访维稳。积极落实首问责任制,全年共受理信访投诉684起,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物业、环保等方面,按期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100%,满意度100%,回访率100%。强化行政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实行行政处罚26起,其中建设(施工)单位13 家,涉环保企业(个人)13家次。

(五)机关内部建设方面,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支城市建设和生态环保铁军

1、基层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按时完成“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周二夜学、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圆满完成与贵驷村结对共建“十个一”活动。启用建设局党建网页,实现党员数据信息化管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发展预备党员1名,转正预备党员1名。努力打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2、党风廉政教育入脑入心。认真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深入推进“三重一大”保廉体系建设。通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经常性开展廉政谈话,组织观看廉政视频,实地参观廉政基地,文化长廊建设等方式,加强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营造党风清正、局风清朗的清廉文化氛围,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3、机关文化建设形式多样。举办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讲座、“不负韶华、攻坚担当”机关干部责任大讨论、建党99周年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业务学习与党建学习深度融合。经常性开展局内部员工学习讲座、交流培训,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业务能力。组织开展一批丰富多样的党工团妇文体活动,团队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三、存在问题

(一)生活性配套设施有所改善但仍无法满足群众生活需求。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溯“十三五”期间的各项工作,高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商业、中小学等配套不够完善;休闲娱乐设施、社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人均商业面积不少但空置率较高。

(二)房产中介机构准入门槛低导致长租公寓市场存在不规范现象。住房租赁托管公司以“长收短租、高收低租”方式违规出租房屋,影响社会稳定。根据宁波市治理规范长租公寓专项行动方案,下步全区将开展地毯式排摸,但排摸底数和真实性难以确保。同时,房产主管部门目前对于房产中介机构此项违规行为未有明确处罚依据,导致租赁公司违规情况频发。

(三)今年空气质量全市排名靠后。今年全市区县空气质量水平均有显著提升,我区空气环境虽持续改善,达到年初预定目标,但是空气指标中臭氧、降尘等个别指标波动较大,特别是夏季由于气候、温度原因造成臭氧指标居高不下,导致空气质量全市排名靠后。

(四)人防无专职人员。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紧张,从中央到省市区对人防工作管理日益规范、严格,但我区人防工作目前无正式在编人员负责,现有工作人员兼职且为辅岗,存在人防管理盲区,在人防专项检查行动中,区巡查组已指出人防专职人员缺失这一问题,建议能增加人防正式在编人员,确保人防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