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疫时光里的所见所感发布日期:2020-03-27 08:41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贵驷街道 |
|
讲述者:胡飞侠(贵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室负责人) 新一年到来,人们总会寄予各种美好的期待。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的开端会是一场迅速蔓延全国疫情。它打乱了我们中国年最重要的全家团圆的日子,对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人民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身为一名基层医护人员,有义务和责任在此时冲锋陷阵,为国家为人民出一份力。 疾控科的医务工作者是真正冲在一线的,面对面对高中危地区来的人群进行流行病调查。在贵驷街道,流动人口占辖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在疫情管控最严峻的时期,对他们进行流调,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从年三十开始到现在,我的“战友们”,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太阳,每天骑着电瓶车在各村社区内穿梭,人手近10斤重的体温计、消毒药品、宣传单、告知书等随身物资是标配,说最多的话就是哪里来的、途径什么地方、接触过高危地方的人没有、戴好口罩不出门、保持联系、有事随时联系我。 自从复工开始,我们每天流调一百多人,最忙的时候这个数字可以翻番。大家总是早上来不及喝口水就出发了,直到中午饭点过了才急匆匆的回来,扒拉两口又出发,直至下午下班点过了,才能看得到一个个陆陆续续回来。晚班的同志也是这样,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拖班是常事,默默做好当天的工作,填报完数据才离开单位。有些同志还会贴心地准备好第二天的物资才下班,谁都不会因为多做事发牢骚,争着出门流调天天在科室内发生。 大家每天出门前都会很自觉地排好队,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就是给前面排队的同志系好防护服的绑带,帮助做好个人防护。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脸上深深的压痕看了很让人心疼,姑娘小伙们也就淡淡一笑,回了一句,没事,就是痒了点,睡一觉明天就好了。谁不是家里的宝贝呀,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他们,是冲在最前沿的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是那些奋斗在湖北武汉的医护人员,我们坚信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看大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