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03090415998/2020-02305 |
主题分类: | 政务综合类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市场监管分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0-03-13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索引号: | 113302003090415998/2020-02305 | 主题分类: | 政务综合类 |
文号: | 发布机构: | 市场监管分局 | |
成文日期: | 2020-03-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
2019年,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市场监管分局紧紧围绕市局、管委会中心工作,主动顺应改革,努力克服困难,坚持提能力、补短板、打基础、保安全,积极践行园区经济发展的培育者和创新者,民生安全的服务者和保障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引导者,把市场监管职能融入到全区发展大局中,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年来,分局在推动改革攻坚、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执法升级、守牢安全底线等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成效明显,亮点纷呈,主要表现在: (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打造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将破解园区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推进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全城通办,企业开办网报率达99.24%,为全市第一,“多证合一”改革扩展至28个事项,在全省率先推出营业执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证照联办”。推动管委会出台《高新区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工作方案》,推出“银行开户送印章”活动,企业开办环节进一步压缩至3个。市场准入领域首创“帮办专员”制度宁波日报头版刊登,高居我市市场准入领域举措舆情监测热度值第二名,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今年园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009家,同比增长10.95%,其中新增企业1899家,同比增长7.27%;注销各类市场主体1960家,同比增长36.59%。 (二)以经济发展提质为目标,助力转型升级。围绕建设国家自创区、“一区多园”工作主线,积极走访调研产业园区和创业平台,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纵深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首次开设“小微专属课堂”为企业普及政策法规动向,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办理动产抵押、股权质押、专利权质押,助企融资21.2亿元,全年新增八大万亿产业小微企业555家,“个转企”16家;高度重视商标品牌培育工作,邀请法国知识产权专家、中国知识产权报社专家为企业授课,成功举办国际商标政策分享会,助力中国(宁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品牌工作指导站获评2018年度三星级品牌指导站,全年新增注册商标3757件,增长率居全市首位;积极培育“浙江制造”目标企业,推进重点培育企业标准立项、标准制定和产品认证进度,指导50家企业完成80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14家企业完成18项企业产品标准整改再备案,新制定“浙江制造”标准2个,全方位协调标准化研究院专家“帮扶结对”,对23家企业实施35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奖励;加快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集聚区建设,成立集聚区建设专班,优化产业政策,新引进必维欧亚、南德TUV等国际检测品牌分支机构,打造“检测在宁波”区域品牌。以高新区检验检测认证协会为载体,搭建交流服务平台,有效解决机构“三废”处理难等问题。 (三)以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规范市场秩序。顺应企业对市场公平竞争的新期望,围绕市场秩序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竞争执法,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转变监管方式。全面推广智慧监管应用,牵头园区“互联网+监管”及掌上执法系统应用推广,11个相关部门146位执法人员开通账号,掌上执法应用率92.58%,居全市前列。完成1480家企业双随机抽查任务,其中问题检出率32.21%,列全市第五,抽查覆盖率列全市第八,该项工作在全市排名有了质的飞跃。持续探索社会共治模式,围绕食药安全、日常监管、稽查办案三大领域,发展壮大食品药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物业共治联络员、“第三方交叉评估”等三支队伍,帮助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线索、排查住宅楼宇无证无照、制假售假违法线索500余条,尽力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二是清理劣质企业。集中精力排查园区楼宇经济,对德安厂房、汉微办公楼、创业大厦、飞马旅众创空间、浙大科技园等企业聚集区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50余份,及时清退“僵尸企业”70余家。加大劣质企业出清工作,将1266家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681家企业吊销,994家企业进入强制注销程序。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围绕食品、药品、重点产品、特种设备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组织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并联合公安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涉稳风险防范工作,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0件,罚没款220余万元,没收不合格钢材等违法商品逾2吨。首次对虚假登记行为实现一案三查,首次查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查办的“九百岁”保健品虚假宣传案入选总局年度反不正当竞争十大典型案例。委托第三方专项监测类金融企业,向金融部门移交违法线索2起;积极参与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发现一起涉嫌非法经营机油大案;全面排查直销经营单位,发现并处理涉嫌传销线索6起。 (四)以严守四个底线为支撑,强化安全监管。一是食药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区党工委、管委会出台《食品安全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清单》,黄利琴主任先后三次实地调研农贸市场,张立平副主任亲自带队指导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地方政府负总责进一步落到实处。持续深化和创新“四品一械”安全监管机制,大力开展“食安宁波”蓝剑行动等专项整治,加快促进科学监管与社会共治有机结合,全年新建阳光厨房6家,学校阳光厨房建成率达100%,建成“百千万”美丽消费化妆品示范街一条,推广应用“众食安”智慧餐饮平台,首次实施了餐饮单位“红黑榜”。累计抽检食品373批次,药械化37批次,化妆品11批次,新设杨木碶路菜场快检室开展快检2576批次,立案查处违法食药案件32件,销毁不合格药品5万盒,关停3家医疗器械免费体验门店。二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加大。重点开展涉危化品、公众聚集场所压力容器专项整治,特种设备隐患“清零”、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等工作,推进特种设备双控预防机制,落实风险管理三项制度系统应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146起,整改完成率100%,完成特种设备法定检验52台,老旧电梯评估27台,特种设备季度定检率100%。圆满完成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三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开展。进一步摸清重点监管的持有3C、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底数,更新完善实时数据库,通过分类监管、风险监控、行政约谈等多手段,有效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组织开展了汽车零配件、家具建材、注塑机、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抽检产品84批次,配合省市局抽检35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11批次。四是安全生产领域落实隐患排查。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整治百日大会战工作要求,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危化品使用单位及小企业小加工作坊安全生产检查,严防事故发生。管委会委领导、市局傅军清巡视员分别带队检查,完成8家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体检,发现7个隐患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五)以“放心消费在高新”为抓手,办好民生实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优化消费环境为着力点,提升我区放心消费水平,努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共培育放心消费示范单位80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59家,其中无理由退货单位二维码标识全部张贴到位。受理各类投诉举报2820起,通过约谈公司负责人、组织现场调解等,妥善处理港隆广场80余名业主群体性投诉、董小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30余起集中投诉以及鲁班精工、南诚等百余名业主装修纠纷,有效防范化解群体事件隐患。聚焦“群众关注焦点”惠民生,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与周边专项整治,成立工作专班,着力破解菜场及周边顽症痼疾,目前4个菜场整治成效显著。 (六)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夯实队伍基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主动配合市局巡察回头看、管委会迎接市委巡察工作,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结合作风专项整顿、警示教育、“温故知新、知行合一”等活动,扎实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各项“规定动作”。深入学习政策理论、业务知识,今年累计组织开展政治思想培训152期次,参训干部2000余人次。积极夯实党组织基础,推动党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造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分局党总支获2018年度五星级机关党组织荣誉。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的工作思路和干部队伍亟须融合,这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产品和服务质量、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与辖区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监管执法力量与负担的任务量不相适应,履职尽责压力较大。 三、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分局经历机构改革后,完整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软件园、新材料科技城等大平台全面推进建设的关键之年。分局工作总的目标要求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这一主线,结合区域实际,以落实机构改革、深化监管体制改革为抓手,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四个安全底线为重点,协调推进放管服各项工作,着力提升高水平服务、高效能监管、高质量发展,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坚定信心、奋力有为、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塑造忠诚干净的队伍形象。以机构改革理念、队伍、业务有效融合为目标,强化政治建局,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党性教育,坚定信仰,凝聚共识,比奉献,比担当,在全局营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依法梳理完善市场监管业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规范职责事权、工作衔接和业务规程,以制度保障依法许可、依法检查、依法处罚。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市场监管业务知识培训,为业务融合和高水平履职奠定扎实的业务能力基础。抓好廉政建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到实处,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树立起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营造宽松便利的创业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率、满意率双提升。通过政府牵头、部门协同、系统互通、信息共享等方式,有序推进免费提供印章等全流程办理企业服务,全面推开“证照分离”、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涉企证照工商通办”等改革,简化企业注销程序,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准入、准出和变更等渠道。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全力创新并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深入实施商标、专利、标准化等战略,打好“三强一制造”攻坚战,加快推进产业争先步伐,打造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新区“科技板块”、“新材料板块”和“文化板块”。 (三)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努力营造政策公正、机会公平、执法透明、竞争充分的市场环境,在促优做强上下功夫。强化全局统筹、内外协同,形成依法严打的合力和声势,促进企业自律和行业规范。牵头做好全区“互联网+监管”推进工作,全面推进掌上执法,统筹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强化监管结果运用,探索推进信用联合惩戒。继续开展企业清吊、强制注销等工作,提高僵尸企业清理进度。全力打击防范传销、非法从事类金融、非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坚决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我区知识产权维权和保护工作力度,全力助推我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构建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以平安建设为统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核心,严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底线。要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疫苗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聚焦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努力整治一批风险隐患大、群众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有效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继续实施食品安全质量提升工程,推广餐饮单位“红黑榜”公示曝光制度,抓好“众食安”智慧餐饮平台应用。要抓好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进电梯保险,完善“保险+服务”综合保险模式,落实《浙江省重点产品质量预警实施方案》,做好老年人、儿童和学生用品等公众关注度高、社会敏感度强的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