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113405429577/2019-12956
主题分类:
文号:
发布机构: 贵驷街道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19-04-10
组配分类: 政务动态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索引号: 113302113405429577/2019-12956 主题分类:
文号: 发布机构: 贵驷街道
成文日期: 2019-04-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务动态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是传承也是革新 贵驷这家印糕厂,承载着多少宁波老人的儿时回忆

  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起祭奠要用的物品。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许多宁波老人儿眼中,说起清明要吃的传统糕点,定少不了印糕。日前,笔者穿过纵横交错的小巷,寻到了这阵贵驷飘来的印糕香。
  清明是一年中印糕销量最好的时候,在贵驷社区里,塔顶食品厂最近加大了工作量。刘兴和是这家厂子的当家人,今年67岁的他,做印糕生意已有快30年。每天上午7点,刘师傅都会准时来到工厂,着手生产印糕。
  所谓的工厂,其实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00平方左右的空间干净整洁,制作室、加工室、储藏室、检测室等一应俱全。从制作到加工再到抽样检测,每一步都安全、严谨进行。
  重头戏,自然是制作这一环节。制作印糕,主要需要3样食材:早米、芝麻和糖水。早米碾磨成粉,在搅拌机里与糖水均匀混合后,放入筛粉机里进一步打散,“配比很重要”,刘师傅一边搅动糖水,一边说道,“糖和水的比例,糖水和早米粉的比例,这都是很有讲究的,不然做出来要么太硬咬不动,要么太松容易碎。”当然,这前两道工序还讲求一个“快”字,“只有新鲜准备的原材料,压制出的印糕口感最好,软硬适中。”
  刘师傅取出白芝麻等新鲜食材,与刚完成筛打的米粉搅拌均匀。刘师傅笑着说道:“这是我的秘方,可别给我透露出去呀。”他取了一些食材放到压制机上,一倒,一推,一压,一取,米粉在机械模具中按压成型,犹如被点亮了生命,开出一朵朵印糕“花”。
  刘师傅颇为骄傲,这些机器,都是他亲自设计改良的,便捷而又实用,效率比手工高出几十倍。“以前都是用的手工模具,做着很慢,还压不匀”刘师傅说着,拿出自己珍藏的“老家伙”展示。手工模具成长条状,按照填压形状,一次可压制印糕5到20个不等。“上了年纪手压不动了,所以我们想着扩大点规模,改成机器制造。”
  压制完毕后印糕已经雏形初具,但要想长时间保存,烤制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我们这个印糕是销往市场上去的,肯定不能三五天就坏掉,烤制是最天然的好方法。”刘师傅表示,自家印糕主要的食用对象是中老年人,所以他们坚持绿色天然,坚决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
  30分钟后,香喷喷的印糕出炉了。刘师傅十分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结实的糕体味道微甜,在嘴中咀嚼一阵,它融化开去,芝麻和早米粉在舌头和牙齿间摩挲,这种奇妙的口感让爱者欲罢不能,不爱者敬而远之。
  “很多年纪大的朋友,特意从宁波市区乘车过来购买,因为这是他们小时候常吃的味道,他们对我说,‘刘师傅你继续做,这个行业你不要放弃,你放弃了,印糕这个老底子味道就很难找了’。”说着说着,刘师傅脸上显出一丝忧虑,“现在爱吃印糕的人很少,做印糕的人自然也越来越少,不过我还是想多坚持坚持,为了这些喜爱老味道的朋友,我也要继续做下去,能做几年就做几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